返回

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8章 庶出的
    “父皇远征东洋凯旋,儿臣为父皇贺!”

    太子殿下赵子安,头上戴着九旒冠,身上穿着大红色的衮龙袍,两只小手捧着一只金杯。

    赵令武赶快从马背上跳下来,把儿子手里的金杯接过来。

    小家伙儿捧着金杯的小手,一会儿就好捧不动了。

    赵令武端起金杯,一饮而尽,很是有些豪迈。

    赵子安咧着小嘴儿,满眼都是小星星的看着他爹。

    赵令武把儿子抱起来,在儿子的小脸儿上亲亲。

    “好儿子!你爹我当年可没有你这么威风。”

    哎呀!父慈子孝!大汉国不必为未来担忧了!最起码太平盛世百八十年没有问题了!

    “万岁!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文武百官拜伏于地。全体的老百姓也都跪下,给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行大礼。

    礼部尚书李怀瑾手里捧着翰林大学士撰写的,为皇帝陛下歌功颂德的词赋,声情并茂的大声朗诵。

    不得不赞扬一下李怀瑾的嗓子。

    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在没有扩音喇叭的情况下,都能声传二里地。

    李怀瑾朗诵完毕,群臣欢呼,老百姓们也再次欢呼。

    “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赵令武抱着儿子,频频挥手致意。

    李怀瑾站在辇车旁边,拱手:“陛下!请登上辇车!”

    黄鼎良站在百官队伍的前头,眼气坏了,明明自己才是文官之首,但是,捞不着这个显眼的机会!

    这不是他的活儿,他也不能抢去。

    皇帝陛下抱着太子殿下,登上了辇车,再次向老百姓们挥挥手,又引起了一阵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皇帝陛下抱着太子殿下,在高大的辇车上面坐稳。

    前导仪仗队伍当中的鼓乐奏响,金瓜、银瓜、金蹬、旗牌高举,仪仗队伍开始启动。

    皇帝陛下的辇车也缓缓启动。

    辇车进了城。

    “皇帝陛下万岁!”

    等候在街道两旁的欢迎人群,手里举着各色的小彩旗,踊跃欢呼。

    皇帝陛下抱着太子殿下,面带微笑,向左面挥挥手,又向右面挥挥手。

    仪仗队伍在京城里面的几条大道绕行一圈,到达了承天门。

    站在城楼上面的太上皇和太后娘娘,还有小朱皇后和二皇子赵子宁、三皇子赵子宸,以及两个大长公主,永嘉长公主和永乐长公主,都激动的满脸通红。

    太棒了!太威风了!

    赵令武抱着儿子,冲着城楼上面挥挥手。

    “爹!哥哥!”

    赵子宁急的直跳脚。

    赵令武招招手,“下来!”

    辇车停在承天门口,等着小朱皇后抱着儿子们下来。

    小朱皇后抱不动两个儿子,赵小六和赵小七两个人左面一个、右面一个,拉着赵子宁的小手,往城楼下面走。

    怕他自己跑快了摔着。

    小朱皇后抱着赵子宸,也下来了。

    “上来!”

    小朱皇后抱着赵子宸笑眯眯的上来了。

    赵小六和赵小七把赵子宁也送上来了。

    “坐稳当了,咱们在宫里面转一圈。”

    在皇宫里面转一圈,就没有什么不合礼仪这个说法了。

    辇车转了一圈,赵子宁心满意足的和他娘,还有他的小弟下去了。

    “爹爹,快点回来哈!”

    赵令武还有程序没有走完。

    皇帝陛下升坐金銮殿,接受百官朝拜。

    发布圣旨,宣布远征倭国大胜收兵!

    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减免天下百姓一年的赋税钱粮。

    这才皆大欢喜,迎驾仪式圆满成功!

    “走喽!回家喽!”

    赵令武抱着儿子颠颠的一溜小跑儿,跑回了慈宁宫。

    “爹爹!”

    赵子宁“噔、噔、噔”跑过来,伸出来两只小胳膊,让他爹抱他。

    赵令武哈哈大笑,儿子多就是好,三个儿子一起都抱在怀里。

    三个小家伙儿乐得“咯、咯、咯”的。

    小朱皇后笑眯眯的看着,幸亏他们的爹长得高大,胳膊长,不然都抱不过来了。

    “下来吧!抱抱就行了。你们的父亲都累了。”

    赵令武给三个儿子,一个人的小脸蛋儿上来了两口,把他们亲的扭来扭去的。

    “好了,你们的爹得抱抱你们的娘了。”

    赵令武把三个儿子放地上了,三个小家伙儿瞪大了眼睛,等着看他们的爹,怎么抱他们的娘。

    小朱皇后不好意思了,这里不光是有她们的三个儿子。

    还有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两个公主,三个亲王,和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以及三个亲王妃。

    人太多,赵令武也不能抱的实实惠惠的,轻轻的抱一抱就好。

    哎呀!不好意思看呐!

    大家伙儿捂着眼睛,手指丫的缝那么老大。

    唉!就这么抱一下啊!还寻思怎么回事儿呢!

    “爹、娘!”

    赵令武和老婆、儿子们互动一下,接下来准备和爹娘互动一下。

    太上皇和太后娘娘赶紧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