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之开局拜师孙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寻找豹子头林冲
    等到第二日,日头都老高了,头疼欲裂的李凌才勉强坐起身子;

    他咬着牙捶了捶脑袋。

    这时候的酒真难喝啊!

    不仅难喝,醉起人来,能把人给醉死……

    李凌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不住口的嘀咕着。

    房门外有伺候的小厮,听到李凌起床的声音,赶紧端来水盆;

    等李凌洗漱完毕,又赶紧送上醒酒汤。

    一碗酸酸甜甜的醒酒汤下肚,李凌这才感觉好受了一点。

    那小厮躬身说道:

    “李公子,我家主人在厅内等候多时了,请李公子过去一叙。”

    李凌听了,不住的摇头苦笑,喝酒真是误事啊!

    他匆匆穿戴整齐,跟着小厮到了前厅;

    此时的孙安已经在前厅和柴进说话。

    柴进见到李凌前来,笑着问道:

    “李公子昨晚歇息的可还安稳?”

    李凌不好意思的抱拳道:

    “李某昨日贪杯醉酒,让大官人见笑了……”

    柴进仰头一笑道:

    “李公子性格豪爽,柴某怎会见笑。”

    两人又说笑了几句,李凌接着抱拳说道:

    “柴大官人,在下今日就要和你辞别了。

    还要劳烦大官人休书一封,去拜会一番林教头。”

    柴进听了,有些不舍的说道:

    “李公子既然到了沧州,何必急在一时?

    怎么也得在庄上盘桓几日才行!”

    李凌一躬身道:

    “李某再次谢过大官人的盛情款待了;

    只因为李某出来的时日过多,免得家父牵挂。”

    柴进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李公子至诚至孝,柴某佩服;

    既然如此,柴某也就不留你了。

    我这就修书一封……”

    柴进说完,转身去了书房;

    不一会的功夫,他拿着一封写好的书信,还有一个包袱出来;

    “李公子,你去了沧州大牢之后,只要把书信交给那管营即可。

    另外这包内有几两散碎银子;

    李公子去了大牢之后,也能帮着林冲上下打点一二……”

    李凌双手接过书信,对那包袱却推辞道:

    “柴大官人有心了,些许碎银,李某还是能拿的出来!

    这包袱,李某是万万不能要。”

    柴进听了,故意沉下脸来;

    “怎么?李公子莫非不想认我这个朋友不成?

    你从山东千里迢迢来河北赈灾,柴某还没替河北的百姓谢你。

    如今在河北地界,怎能再让你破费?

    你若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柴某了。

    日后也莫要登我柴进的门了……”

    李凌见话说到这份上,只能把包袱和书信收下。

    然后一抱拳道:

    “既然大官人有心,李某就收下了;

    等过着时日,李某再来拜会……”

    柴进一直把李凌送到庄外,才互相挥手告别……

    …………

    李凌和孙安二人骑在马上,一路向沧州牢营赶去;

    孙安开口说道:

    “少爷,柴大官人的义薄云天果真是名不虚传;

    此人重情义,轻钱财,也怪不得江湖朋友都对他夸赞一声。”

    李凌长出一口气,开口说道:

    “孙教师,你可知道柴大官人包袱里面给了多少银钱?”

    孙安皱眉想想,开口说道:

    “怎么也得有个二三百两吧?

    我们除了打点管营、牢子,还要再给林冲留下一点。

    嗯……至少要用二三百两。”

    李凌用手拍了拍挂在马鞍旁的包袱,开口说道:

    “这里面是三百两金叶子……”

    “什么?三百两金叶子?”

    孙安听了,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按照常规的兑换;

    一两金十两银,一两银等同一贯钱。

    也就是说,柴进送给了李凌三千两银子。

    李凌感慨的说道:

    “柴大官人这根本不是让我们打点牢子?

    他这是把我们赈灾的粮食都给弥补过来了啊!

    这次赈灾,咱们李家庄摆白白的赚了一个大好名声。

    这份恩情,李家庄记在心里了……”

    两人一路说话,一路向沧州的大牢赶去。

    没用了半日功夫,两人就到了沧州大牢外;

    大牢门口有两个牢子百无聊赖的打着瞌睡。

    孙安来到跟前,赔着笑说道:

    “两位官爷辛苦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两块碎银子递了上去。

    其中一个牢子半眯着眼,用手掂量掂量的碎银的份量;

    然后拉长声调,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问道:

    “有什么事啊!”

    孙安再次陪着笑说道:

    “回两位军爷,我二人带来了柴大官人的书信,特来求见管营大人;

    劳烦两位通报一二……”

    那两个小牢子听说是柴进的书信,当下不敢怠慢,赶紧一溜烟的跑进牢营去禀报了……

    不大会的功夫,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牢营官员,迈着四方步,跟着小牢子走了出来。

    那官员看了看门口的李凌和孙安二人,故意开口问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