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7章 太子良娣
    这个位份,已经不算低了。

    就算宫里面的妃嫔,能混到正三品,都得是一宫主位了。

    更别说是东宫妻妾在位份上还要低宫里面一些,正三品的分量就更加重了。

    如果不是这个位分够高,也不需要宫里面来宣旨了,而是随口说一声就行了。

    盛夏当初能够进东宫就被册封为良媛,正五品,其实就已经算高了。

    打的是皇后身边出来的名义,以及给唐元嘉报过信,靠着这两个优势,才能一开始就被册封为良媛。

    正常情况来说,普通小官小吏家的女儿,要是被指进东宫,都得不到这样的位份,能得一个正六品的承徽、正七品的昭训就不错了,说不定还是最低的正九品奉仪。

    更别说盛夏是丫头出身了,能成为九品奉仪就是抬举,更何况还是五品良媛。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也差不了多少,并没有什么变化。

    她尽管在东宫有几年了,可是原本没有的家世,还是没有。

    皇家女眷地位上升的另外一个底气,子嗣,盛夏同样也没有。

    既无家世也无子嗣,因此尽管也想过良娣的位置,盛夏还真没有觉得自己短时间内会真的得到这个位置。

    一时间,盛夏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屋子里面服侍的那些奴才 ,还是都听清楚这个话了,赶紧就都跪下来贺喜,“恭喜良娣!”

    盛夏这才回过神,“都起来吧!全部都有赏。”

    然后又看向李禄,“宫里面派来宣旨的人在哪里?”

    李禄脸上带笑,“奴才把人安排到前面花厅喝茶了,良娣不用担心!”

    盛夏就点点头,安排道:“你先去准备接旨的东西,我换身大衣服就过去,也别怠慢了宫里面派来的人。”

    已经在东宫这么多年了,盛夏自然明白接旨并不是人去就行了。

    不但要摆香案、大开中门,接旨的人也要按照身份品级打扮,换上合适的衣服才行 ,要不然就是对圣上不敬。

    李禄作为东宫的首领太监,就更不可能不明白这些规矩了,听到盛夏的吩咐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应了一声“是”,就退下去安排接旨的事情了。

    把李禄打发下去以后,盛夏也顾不得其他事情了,让那些来禀告事情的奴才都退下去,说等她有空再处理这些事情。

    然后又让身边服侍的宫女把良媛的朝服给拿出来,伺候着她换上这一身衣服,匆匆忙忙的打扮一新以后,确定打扮上没有问题了,才带着人去了前面。

    等盛夏过去了,香案这些都也布置好了,盛夏便带着人接旨。

    宫里面派来宣旨的太监才拿出圣旨,开始宣读起来。

    旨意上面也没出现什么变故,反正就是把她夸了一通,然后由良媛晋为良娣。

    确确实实听到这个旨意了,发现并不是中间传话传错了,盛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她开口谢了恩,就把圣旨接过来,看着传旨的太监就笑道:“劳烦你跑这一趟了。”

    然后又亲手递了一个荷包过去,“这些给你喝茶。”

    来传旨的太监也很客气,恭恭敬敬的接过荷包,“良娣客气了!能来给良娣传旨,是奴才的福分!”

    送走来传旨的太监,盛夏回到腊梅院,就开始思考起今天的事情来。

    能够成为良娣肯定是好事 ,不过原因是什么 ,她也得弄清楚才行。

    不然什么都不知道,总不是好事。

    盛夏还是以前在杨氏身边伺候的时候见过皇帝,从她到东宫以后,就没有再见过皇帝,升她为良娣的旨意,肯定不会是皇帝自己的意思,皇帝知不知道她这个人都还不一定。

    而是有人提了,皇帝才顺水推舟,下了这个旨意。

    会开口跟皇帝提这个事情,并且能达到这个目的的人也不多,不外乎就是皇后杨氏 ,或者是太子唐元嘉本人。

    盛夏现在心里面琢磨的就是,究竟是杨皇后说话算数,开口向皇帝提了这个事情,还是唐元嘉提的。

    盛夏心想,如果是唐元嘉的话,那自然是好。

    她既然在东宫,肯定是唐元嘉的态度最重要。

    可若是杨皇后……

    盛夏想到虽然当初杨皇后和她说的那些话,她都没有隐瞒,全部都告诉唐元嘉了。

    按理来说,唐元嘉不会误会她。

    不过杨皇后要是真的说话算数给她良娣的位置了 ,盛夏还真不敢保证唐元嘉依旧不会多想。

    当然,事情终究是好事,盛夏也很忙,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并没有太多时间纠结于这个事情。

    直到她晚上忙完了,唐元嘉也过来了,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琢磨这个。

    唐元嘉进来看着已经忙完,闲下来的盛夏,就开口说道:“今日之事,可还高兴?”

    一听这个话音,盛夏心里面就有数了,要晋升她做良娣的事情,应该是唐元嘉提的,便觉得放心不少。

    但是真发现事情是唐元嘉提的,不是杨皇后提的,盛夏在放心的同时,不知怎么回事,又突然觉得有些难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