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杨氏的安排
    打发捧墨下去歇着以后,杨氏便也带着丫头回了正院。

    一回到屋子里面,珍珠就上前把杨氏身上的披风取下来了。

    然后又去找了一套家常穿的衣服,要给杨氏换上 。

    盛夏见状,知道换衣服的事情她插不上手,但是也不可能就在这里干站着,那样显得也太没有眼色了。

    就开口说道:“夫人,你还没有用晚膳 ,奴婢让她们把晚膳端上来,夫人还是要吃清淡一些的?”

    “还是清淡一些吧!”,杨氏先肯定了这个话,却又说道:“都这个时辰了,我也用不了多少东西,你让厨房也别准备太多,有什么清淡又能赶紧送上来的东西,让他们随便送两样来就行了。”

    想到这一摊子事情 ,杨氏实在也没有什么口腹之欲,只想着随便吃点儿就行了。

    “奴婢知道了!”,盛夏答应了,就出了正屋,把杨氏的意思给小丫头说了,吩咐小丫头去厨房,让厨房把晚膳备好拿上来,才又进了屋子。

    杨氏已经换好家常穿的衣服了,现在正在珍珠的服侍下喝茶。

    看到盛夏进来了,她就又吩咐道:“盛夏,你去把翡翠、玛瑙、清芷、清兰、清芙都叫过来,我有事要吩咐。赵妈妈年纪大了,就别惊扰她起来了。”

    杨氏心里面的烦心事虽然多,但是也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起担心日后两个儿子之间会不会反目成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收拾东西回京城。

    丈夫、儿子都在京城,她一个人在晋中,再发愁也没有什么用处。

    况且那些担忧,还只是最坏的情况,两个儿子之间未必会走到那一步。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又有她在一旁看着,难不成还能真走到兄弟反目那一步?

    作为母亲,哪怕已经察觉到未来兄弟反目的苗头了,但是杨氏还是会往好处去想,不觉得一定会走到那一步。

    而且往更坏处去想,现在燕国公只是打算称帝,其他几路叛军也在称王称帝,显然有逐鹿天下的想法,并没有俯首称臣,最后问鼎天下的是谁都不好说。

    杨氏虽然盼着是自家问鼎天下,却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好说。

    她现在就发愁两个儿子之间的兄弟之争,虽然是关心则乱,但是也有几分杞人忧天的意思。

    如果最后问鼎天下的不是自家,一家老小都得搭上性命,现在发愁这些可不是杞人忧天!

    不管是次子功高盖主,长子容不下 他,还是次子自觉功高,不甘心低长子一头,都得是自家问鼎天下以后,才需要发愁的事情。

    于是回过神来,杨氏也暂且把心中对两个儿子会兄弟反目的担忧放下了,开始想着回京这些事情要怎么安排了。

    杨氏要回京,也不是人走了就行了。

    燕国公既然要称帝了,造势的事情也很重要,要给人在心里面留下一个好印象,总不能让人觉得他不好。

    至少要做到让人一提起来,就觉得燕国公这人身上总有不一般的地方,确实是天生就应该做天子的人。

    他起兵称帝这个事情,并不算是造反,而是天命所归 。

    晋中这个地方,是燕国公发展壮大起兵的地方,也称得上是龙兴之地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

    不可能燕国公带兵走了,就不在晋中做安排,抛下这个地方不管。

    而且就算外面燕国公有安排,在府里面杨氏也得有一些安排才行 ,不能直接就走了。

    不说别的,既然杨氏是因为燕国公在长安要称帝,要去长安受封中宫,就得风风光光出行,摆出架势才行。

    毕竟现在好几路人马都称王称帝了,要是杨氏出门显得太过于低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逃命,其他人对于这个朝廷也不会有多少信心了。

    还有杨氏走了,府邸里面那一大群奴才肯定不能全部都带走,要怎么安排也是一个事。

    这还不同于当初杨氏出京来晋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尽管也知道带不了那么多人,但是都知道杨氏迟早会回来,府里面又还有其他主子,不能带着的奴才留下来也就是了,大不了分到其他地方服侍,并不难安排。

    现在杨氏从晋中回到京城,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府里面也不会留其他主子,就算要留人看房子,留几个奴才也就行了,大多数奴才也得打发了。

    现在对于燕国公府来说也算是关键时刻,打发奴才也不能随便打发了,怎么也得安排妥当才行,不能把人留下就不管了。

    至少要让人说起这个事的时候,都觉得是燕国公府宽厚,爱护百姓,而不是鱼肉乡里、不把百姓当人看。

    想着日后,杨氏也不想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另外还有襄阳公主要怎么安排,在晋中这边认识的官眷这些,要不要打发人去说一声,这些都是事情。

    所以回京之前,杨氏需要安排的事情还真不少。

    但是她进京的时间也急 ,尽管说燕国公称帝还要三个月以后,不过肯定是越早赶到京城越好,京城也不是就没事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