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8章 攻破居拔城
    “哦?游儿可有什么办法?”秦琼投来赞许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年轻弟子,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凌游微微一笑,他早已成竹在胸:“师父,咱们现在围困了平壤城,而平壤附近的城池也已经被我们攻下大半,城内的存粮估计已经所剩无几,只要师父派人去劝降守土山的高句丽军,定能有所收获。”

    秦琼听后微微点头,但眉宇间仍带着几分疑虑:“此计虽妙,但高句丽人向来以悍勇着称,他们又怎会轻易投降呢?”

    “师父,蝼蚁尚且知道偷生,更何况是高句丽的将领呢?”凌游自信地分析道:“他们对高句丽的忠诚,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深厚。之所以不肯投降,那只是因为筹码给得不够而已。”

    秦琼摸着胡须,陷入沉思,凌游的话确实有道理,但如何拿捏这筹码,却是个难题。

    凌游见师父犹豫,便上前一步,拱手道:“师父,徒儿以为,我们可以许以守土山的将领高官厚禄,并保证其麾下将士的安全。无论是选择返乡还是加入我军,都给予重赏。毕竟,如今平壤城已如困兽之斗,他们若不降,等到城破之日,便只有死路一条。”

    秦琼目光闪动,似在权衡利弊,凌游的话让他看到了劝降的希望,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靖大声笑道:“本帅觉得凌游这小子的主意挺不错的!反正试试也无妨嘛,大不了就是那些高句丽人不答应投降,咱们再强攻就是了。”

    秦琼闻言也笑了,“好,就依游儿之计行事。”他下定决心要尝试劝降高句丽军队。

    于是秦琼选派了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土山劝降高句丽军队。

    使者带着凌游亲笔书写的劝降信和秦琼的承诺踏上了前往土山的道路。

    当使者来到土山之下时,他向守军表明了来意并递交了劝降信。

    高句丽将领在看完信后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心中犹豫起来:“是继续坚守还是选择投降?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高句丽将领将信件递给身边的副将们传阅,众人议论纷纷。

    其中一位副将咬牙切齿道:“将军,我们怎能相信唐人的承诺,若是投降后遭屠戮,岂不悔之晚矣。”

    将领眉头紧皱,他深知平壤城大势已去,而眼前的机会也许是手下士兵唯一的生机,但他也害怕这是唐军的诡计。

    正在此时,天空突然飞来一群大雁,排成奇特队形。

    将领心中一动,他想到家乡古老传说,大雁示象必有深意。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唐军营地,又看了看身后疲惫的士兵。

    终于,他缓缓开口:“传我命令,整军列队。”

    众人一惊,副将焦急问道:“将军,难道真要投降?”

    将领深吸口气:“大唐如今强盛,此乃不可违之势,况且信中言辞恳切,秦琼威名远扬,应不会食言,与其让兄弟们白白送死,不如搏一线生机。”

    于是,高句丽将领率部下山投降。

    使者大喜,赶忙引领他们前往唐军大营,秦琼等人见敌军归降,欣慰不已,按约赏赐。

    当渊盖苏文得知防守土山的将士全部被大唐策反以后,顿时气得暴跳如雷。

    他在殿内中来来回回踱步,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哼!唐人狡诈,定是使了什么妖法迷惑了我的将士。”渊盖苏文怒吼道。

    身旁谋士进言道:“大莫离支莫急,虽失土山,但平壤城仍固若金汤,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唐军久攻不下必退。”

    渊盖苏文听后稍作冷静,可心中仍盘算着如何报复。

    而就在平壤的战局陷入僵持,气氛几乎令人窒息的时候,攻打百济的李道宗一行,如破晓的曙光,给李世民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报——!”一名士兵疾驰进入营帐,声音响彻大帐。

    “陛下,捷报!任城王传来捷报!”

    李世民闻言,霍然站起,急切地接过士兵手中的捷报。

    他一目十行地扫过,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最后竟是大笑出声:“哈哈哈,好!朕就知道任城王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大帐内的诸将们见状,都纷纷露出了疑惑,议论声此起彼伏。

    李靖站在一旁,看着李世民如此高兴,心中也感到一阵疑虑。

    他走上前,问道:“陛下,任城王的捷报里都说了些什么?”

    李世民将捷报递给李靖,笑道:“药师,你自己看看吧!”

    李靖接过捷报,仔细地看了起来。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惊喜之色也越来越浓。

    看完之后,他抬头看向李世民,激动地说道:“陛下可喜可贺啊!任城王已经大破百济,百济王愿意举国称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是啊!”李世民也激动地说道:“朕也没想到任城王能这么快就攻破居拔城,并且让百济投降!这真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

    原来,捷报中李道宗详细禀报了战况。

    他率领水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居拔城。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