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道友,请留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天灵根
    人族志?张九灵望着桌上的典籍,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套典籍他也曾经略有耳闻,此书共分为大事记、人物传、地理编、风闻录四则内容,几乎囊括了修真界的基本常识。

    甚至就连一些顶阶修士的秘辛也偶有记载,因此在人族内部广为流传,可谓是声名赫赫。

    可话虽如此,但要收集到最新的全本,也得颇费一番功夫。

    不得不说,这老道士还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就是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写我这位大乘老祖的事迹。”鬼使神差的,张九灵竟然自嘲了起来。

    大乘修士作为人族的顶尖战力,其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按理说是必须大书特书的。

    然而他张九灵苟且苦修十万余载,一直以来奉行低调做事的原则,从不在人前显圣,在外也声名不扬,

    似乎是不太可能上榜这本人族志的。

    就在他暗自思忖的时候,道观二弟子皇甫顺钧嘟囔道:“师父只要一回来,咱们这悠闲的小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二师兄所言极是,不过师弟更好奇的是,你不是外出砥砺道心,冲击炼气期瓶颈吗?怎么就跟着师父一同回来了?”张九灵狐疑道。

    “谁知道啊,兴许是我与师父有缘,所以才会半路遇着的吧。”皇甫顺钧打了个哈哈。

    “你们该不会勾搭着去干什么坏事了吧?”张九灵滴溜着眼睛,精芒闪个不停。

    “小师弟,你损我可以,可别诋毁师父他老人家。”皇甫顺钧语气深沉,一副尊师重道的模样。

    “那你解释一下,刚才怎么你一提到‘金蟾’二字,师父就满脸尴尬,而且也没再继续责问你道心不坚。”

    “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师兄,你可是修道之人啊,怎么学起了酸儒的那一套?”

    “懒得理你。”

    “你就说说嘛,小弟保证,绝不告诉师父。”

    “滚!”

    两人说话间,明旭已经捧起了一本《人族志·风闻录》,显然道观大弟子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些个奇闻异事。

    有些心虚的皇甫顺钧连忙加入其中,随手捡起了一本典籍,开始摇头晃脑地诵读了起来。

    张九灵百无聊赖,从那摞小山似的书堆里抽出了一册大事记,也歪到一边埋头阅览。

    如今他修为尽失,多了解一些修真界的情况,自然是有益无害的。

    他看得很入神。

    其实即便是炼气期的低阶修士,也能够做到清心明目,而且都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如果这些典籍都是法力刻录的“金书玉篆”,那么他阅览的速度还会更加惊人,因为在炼化其中灵气的时候,便能吸纳里面所记载的内容。

    只需片刻之间,就能做到熟记于心。

    ......

    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已是傍晚。

    三清殿内宁静异常,只听见纸张“哗啦哗啦”翻动的声音。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却是白茹怡与丫鬟瓶儿。

    两女站在殿门外,低声喊道:“仙师,仙师......”

    师兄弟三人全神贯注地盯着典籍,仿佛没有注意到她们的到来。

    见没人理睬,白茹怡就想起了那句“自便即可”,于是竟直接抬腿迈进了殿内。

    她径直走向堆放人族志的长桌,不禁频顾三人,随即心中低忖:“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能让仙师们如此着迷?”

    白茹怡好奇不已,便从中取出一本《人族志·人物传》,然后就近寻了个椅子坐下,迅速地翻开了其中一页。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可就引发了一场闹剧。

    ......

    只见此女摊开的那一页,醒目的标题赫然写着:“九重天仙人抛物,渡雷劫大乘饮恨。”

    此女眼前一亮,被深深吸引其中,一个简单但不平凡的故事,就这么跃然而出,大概内容为:

    一名至今姓名不详的苦修之士,秉承着不近女色、不沾因果、不碰机缘的修道理念,躲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凭借超乎常人的大毅力,孤寂修行了十万余年的岁月。

    所幸上苍垂怜,苦修之士得以成功步入大乘境界,可是在渡飞升之劫的时候,却因为九天之上的仙人抛掷不明物体,并且说了句“道心不纯,打落凡尘”,就此砸中了苦修之士。

    导致其仙途尽毁,最后不知所踪。

    ......

    这名苦修之士因此成为了古往今来,第一个被九天仙人高空抛物,砸断了升仙之路的大乘老祖。

    道元宫占卜天师推衍,在此之前,这名苦修的渡劫修士曾高声呐喊“上岸第一剑,直指美仙女,先破元阳身”。

    因此书中猜测,此人定是因为道心不纯,所以惹恼了仙人,才被毁掉了大好仙途。

    文末,还附上了寥寥几句点评,以此来劝诫后人:

    我辈修道之人,当胸怀坦荡、心静如水,不可为美色所动。

    兴许是觉得苦修之士的故事十分有趣,所以本该结束的这则人物故事,竟然文风一转,又记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