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年也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和谐一家人
    王琳心里一震,原来舅舅早就替他打听好了。他刚要道谢,杨德昌却摆了摆手:“谢啥?你忘了小时候偷邻居家的黄瓜,是谁替你背的黑锅?”

    这话逗得王琳笑了出来,眼角的愁绪散了大半。两人并肩走着,影子在地上随脚步晃悠,像极了小时候一起去河边摸鱼的模样。胡同里飘来各家做饭的烟火气,混着脆枣的甜香,王琳忽然觉得,那些自己扛着的难处,好像也没那么沉了。

    “对了,”杨德昌忽然想起什么,“你舅妈腌的酸豆角里放了新晒的花椒,保准够味儿,晚上让你妈多蒸俩馒头。”

    “得嘞,”王琳应着,脚步轻快了不少,“我还得跟你学学怎么看育苗棚的温度,别回头又出岔子。”

    “这有啥难的!”杨德昌一脸自信地拍着胸脯说道,“包在我身上!不过呢,我就怕你这个人又像上次那样突然搞失踪,到时候可就麻烦啦。所以呢,我看还是算了吧。”他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起来,似乎觉得自己的这番话很有趣。

    王琳听了杨德昌的话,也跟着轻松地笑了起来。他知道杨德昌只是在开玩笑,并没有真的想要放弃。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黑子欢快的叫声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那声音在风中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串被阳光晒暖的铃铛,清脆悦耳,让人心情愉悦。

    当晚,乡村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农家菜肴,一边畅谈着彼此的生活和趣事。笑声在星光灿烂的夜空下回荡,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杨菊花忍不住连连打起了哈欠,大家这才意识到夜已经深了。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王琳依然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这里的床铺柔软舒适,让他感觉仿佛置身于云端一般,怎么睡都睡不够。

    “王琳……”,

    “小叔……!”

    随着粗犷的声音,虎娃和建国已经进了院子。和杨菊花、杨德昌打了个招呼后,二人毫不客气的直冲二楼。

    王琳被这一粗一细两道声儿吵得眼皮直跳,还没来得及翻个身,就见虎娃那带着泥点的鞋底子“咚”一声踩在楼板上,紧接着建国举着个红得发亮的西红柿扑到床边:“小叔!你看我家的早熟品种,比老李家的甜!”

    虎娃也凑过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德昌叔让我给你送这个,说是农技站老周给的育苗时间表,他说你一看就懂。”

    王琳揉着眼睛坐起来,接过那张画满勾勾画画的纸,上面用铅笔标着不同种子的发芽温度,旁边还有杨德昌歪歪扭扭的批注:“这个得盯着,上次差点搞错”。他心里一暖,抬头就见俩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正盯着他床头的合作社章程看,建国挠挠头:“小叔,咱合作社啥时候能种这个西红柿?我娘说要是能批量卖,就给我买辆新车。”

    “快了。”王琳笑着把西红柿往他手里塞了个,“先尝尝你的宝贝果子,要是真甜,咱这季就试种。”

    建国立刻跳起来:“我去叫我爹来翻地!他昨儿还说闲得慌!”话音未落,人已经蹿出了房门,虎娃也跟着跑,两个人的脚步声咚咚响,把楼下的杨菊花都惊动了。

    “慢点跑!摔着咋办!”杨菊花的声音从院子里飘上来,混着黑子的轻吠。王琳拿着那张时间表走到窗边,正看见杨德昌扛着锄头往菜园子走,见他探头,远远地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又冲他挤了挤眼。

    “干完活我们下午再聊。”俩人一边跑,一边朝楼上的王琳挥手。

    阳光正好,透过窗棂落在纸上,把那些铅笔字晒得暖融融的。王琳摸了摸口袋,那片枯叶不知何时被他抚平了边角,此刻躺在掌心,倒像是片能生根发芽的种子。他深吸一口气,听见楼下传来母亲和舅舅说笑的声音,忽然觉得,这日子啊,就该是这样,热热闹闹,带着股子往土里扎的劲儿。

    “有你们真好。”

    王琳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亲切的人,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二妈。”

    就在这时,老四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进来。

    “老四啊!你怎么也这么早啊?”杨菊花热情地招呼着老四,“吃饭了没有呀?要不你就在这里一起吃吧,人多也热闹些。”

    杨菊花心里清楚,老四一直都是孤身一人生活,吃饭时间常常没有规律,所以她总是担心老四会饿着肚子。

    “行,二妈,那我就不客气啦!”老四爽快地答应道,“您就让舅妈多做点好吃的,我今天可懒得做饭啦。”

    “行嘞,不就多一双筷子的事儿嘛!老四,你先和琳儿聊会儿天,饭马上就好啦。”杨德昌的媳妇面带微笑,操着一口浓厚的南方口音,热情地接过了话头。

    “好嘞,谢谢二妈!”老四满心欢喜地回应道。

    “哎,二妈,我刚刚看到建国和虎娃两个像疯了似的跑出去了,他们俩来找王琳是有啥事儿吗?”老四突然想起刚才的情景,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