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天空中挂起一轮金黄的圆月,如鹅毛的雪片纷飞。
屋子里,炉火烧的旺旺的,上面的水壶汩汩的叫着,冒起一层层的白烟。
在听完张宁接下来的改制计划后,黄炳稍微皱了皱眉,过了良久,这才开口:
“圣女,想要清除冀州当地的世家豪族,可没有那么容易啊。他们世代在河北出仕,根深蒂固,手中掌握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土地。我们现如今的军力不足,若是朝廷又派大军来征缴,我们岂不是陷入绝境?”
黄炳的担忧张宁自然一早就想到了,只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在做就来不及了。
她现在已经坐拥天下最富庶的州郡,如果收不到多少税,那不得郁闷死。
更何况如果放任那些世家大族继续扩大自己的实力,说不定日后还会与她们争抢流民。
这些都关系到士人们的税收,以及获取兵源的问题。
不过张宁在黄炳提出这些问题前,便已然想好了主意。
她先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对方的意见,随即却话锋一转。
“黄主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发动百姓反抗当地豪族,背嵬军也会寻机刺杀那些敢公然反对我们的人,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立即扩军。”
“扩军?”黄炳疑惑的看了她一眼,面上有几分不解。
“不错,扩军。”张宁给出了一个确定的回答。
黄炳眉头皱得更深了,又问:“敢问圣女,打算扩军多少人?”
张宁伸出一根手指,笃定的说道:“十万!两年的时间,我希望可战之兵能有十万人!”
“嘶!”
黄炳倒吸了一口冷气,语气中多了一丝反驳的意味。
“圣女,扩军十万所需的军械粮草甚巨,贸然扩张,对我军财政来说负担不起啊。不如仍旧实行旧制,十万人分十年或者五年的时间逐步征兆士卒。”
不错,原本张宁全部人马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
如果在扩军十万,一年光是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现在一边收拢流民,还要一边扩军,把黑风寨掏空了都承受不了。
因此在黄炳心里,最好还是实行以前的精兵政策。
用少数的精锐士卒,来填补人数的空缺。
不过这种政策是在没钱的时候做出的权宜之计,现在是什么时候?
冀州之主是谁?张宁啊!
“黄主簿,时代在变化,今时也不同往日,想要在这世道立足,强大的军力必不可少。”
张宁站起身,一手指着墙壁上的冀州舆图,颇为自信的说道:
“冀州各地的武库皆被我军占领,再由工匠们打造一批即可装备大军。至于粮草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有一位老主顾会帮助我们的,他家里的粮食,就算我们有三十万大军也吃不完!”
张宁说的老主顾,自然是在渤海担任太守,天下富商魁首的甄家家主甄逸。
在历史上,河北甄家投资袁绍,奉献了不少的钱财与粮草,供袁家在河北立足。
在袁绍死后,甄家又与曹家结亲,继续投资曹家,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不说甄家原有的财力,在张宁与其合作之后,甄逸靠着张宁提供的海盐以及眼镜等稀罕物,更是大发横财。
再加上甄逸逃过一劫,甄家的生意并未落下,依旧蒸蒸日上。
其家族雄厚的财力,已经远远超过原本历史位面的甄家。
就在张宁对黄炳谈及甄逸时,远在渤海的甄逸却是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阿嚏!谁在说吾坏话?”
由无烟煤堆叠起的碳火前,甄逸吸了吸鼻子。
这一个动作,可把一旁的管家吓坏了,忙上前探问道:“主公这是着凉了?”
说着,忙拿起火筴往炉子里又加了一些无烟煤。
“无事,只是不知怎得,吾后背突然感到一阵恶寒。”甄逸紧了紧披在身上的狐皮大袄,心中有些不解。
“主公您看,这无烟煤真是好东西,才这么会儿就燃了,又烧得久。”管家一脸谄笑着,显得极为恭顺。
“还不是吾有一个好妹妹,肯将这天大的好事让与我。”甄逸活动了一下脖子,将双手放在碳火上烤着,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今年无烟煤的销量如何了?”
管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
“销量与往年倒是差不多,今年雪大,主公虽然吩咐将卖价又拔高一成,可来求货的商贾依旧不少,依小人看,到了明年,价格可以在往上抬一抬。”
也难怪这管家会这么说话,现在世道是乱了,可是对于商贾而言,世道乱了就不做生意了吗?
更何况甄家比之从前,家业扩张的速度简直是无法想象,稀有的雪盐就能让整个大汉为之疯狂。
不过甄逸却是明白“财多必失”的道理,拥有钱财太多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在灾年的时候,甄家是富商中少有的,肯将家里的粮米拿出来分给穷苦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