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十一年八月十六,幽州城的街道上熙熙攘攘。
刚处理完三关防务的徐子建,难得换上一身青色常服,带着两个护卫走在街头,想看看战后恢复的市井景象。
街角的包子铺冒着热气,布庄门口挂着新染的绸缎,几个孩童追着风车跑过,清脆的笑声洒了一路,倒有几分太平盛世的模样。
“公爷,前面好像有热闹。”左侧护卫低声提醒,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拱桥。
徐子建顺着望去,只见三辆装饰雅致的马车停在桥边,车帘掀开,先下来一位穿鹅黄衣裙的少女,手里攥着串糖葫芦,眉眼弯弯地跟同伴说笑。
紧接着,又有两位姑娘下车,一位着浅粉襦裙,手持团扇,气质温婉;另一位穿月白长衫,腰间系着玉佩,身姿飒爽,倒有几分英气。
“那是……吕家、宋家、韩家的小姐?”徐子建身边的护卫常年在幽州打探消息,一眼认出了车马的标识。
徐子建原本只是随意一瞥,可看清三位姑娘的模样时,却不由顿住了脚步。
鹅黄衣裙的吕家小姐笑起来有对梨涡,浅粉襦裙的宋家小姐举手投足带着书卷气,月白长衫的韩家小姐虽未施粉黛,却难掩眉眼间的灵动。
三人站在桥边,倒让初秋的幽州街景都鲜活了几分。
“公子?”周森见他失神,轻声唤道。
徐子建回过神,收回目光,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袖口,心里竟生出几分悸动。
“去查查,三位小姐是出来散心?”徐子建压低声音吩咐。
周森应声离去,不多时便回来禀报:“回公子,吕小姐是吕家二房的庶女吕清,宋家小姐是宋镇的庶女宋薇,韩家小姐是韩世忠远房侄女韩玥。
三家最近在帮着官府安抚百姓,今日是趁空出来采买些布料针线。”
徐子建点点头,目光又望向桥边。
此时吕清正踮着脚够树梢的桂花,宋薇在一旁笑着提醒“小心些”,韩玥则伸手扶住她的腰,三人嬉闹的模样,让他想起了远在汴京的妹妹徐晴儿。
他沉吟片刻,突然对护卫道:“备份厚礼,去吕、宋、韩三家提亲,就说本公有意纳三位小姐为妾。”
周森愣了一下,连忙应下:“是,公子!”
消息传到吕家时,吕家主正和几位族老在书房议事。
听闻徐子建要纳自家庶女为妾,书房里顿时安静下来。
吕家主吕承业捻着胡须,眉头皱起:“徐公爷这是何意?他刚收复燕云,正是功高的时候,怎么突然要纳咱们三家的庶女?”
“怕是不止纳妾这么简单。”二房族老放下茶盏,语气凝重,“徐公爷现在手握重兵,朝堂必定对他有猜忌。
咱们吕、宋、韩三家是幽州本地大族,根基深厚,他若娶了咱们三家的姑娘,明着是拉拢,实则是想把咱们和他绑在一条船上——往后他在幽州行事,咱们三家总不能袖手旁观。”
宋家那边也是同样的顾虑。
宋镇看着徐子建派来的媒人,手指在案上轻轻敲着:“徐公爷杀了刘瑾林,替咱们宋家报了仇,这份恩咱们记着。
可纳我家薇儿为妾……他要是想借宋家的势,也该明说,何必用这种法子?”
宋薇的生母站在一旁,眼眶微红:“老爷,薇儿虽是庶女,可也是咱们宋家的姑娘,怎能就这么给人做妾?
徐公爷府里已有多位夫人,薇儿去了,怕是要受委屈。”
宋镇叹了口气,没说话——他何尝不知,可徐子建现在是幽州说一不二的人物,若是拒绝,怕是会得罪这位年轻的公爷。
可答应了,又怕被汴京那边视作“与藩镇勾结”,到时候宋家怕是要惹上麻烦。
唯独韩家反应不同。
韩家主韩德从听完媒人的话,非但没犹豫,反而笑了:“徐公爷这步棋,走得妙啊。”
一旁的韩玥闻言,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祖父,他要纳我为妾,您怎么还觉得妙?”
“傻丫头,你以为徐公爷真的只是看上你了?”
韩德从放下手里的账册,耐心解释,“他刚收复燕云,功高震主,陛下哪怕再信任他,心里肯定会有些不踏实。
现在他要纳咱们三家的庶女,一来是自污名声——一个沉迷女色的将领,总比一个心思深沉的将领让皇帝放心。
二来是拉拢咱们三家,让汴京知道,他在幽州有根基,若要守住幽州,须得借重他。”
韩玥似懂非懂:“那咱们答应吗?”
“徐公爷手握重兵,咱们韩家得罪不起他!”
韩德从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幽州城墙,“徐公爷手里有海外贸易的渠道,据说能赚大钱。
咱们韩家这些年一直在找新的商路,若是能借着这门亲事,搭上他的海外渠道,往后韩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再说,徐公爷为人正直,不会亏待你,去了他府里,总比嫁给那些纨绔子弟强。”
没过几日,徐子建亲自登门,分别去了吕、宋、韩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