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3章 徐子建之奏
    嘉佑十一年五月初八,汴京城的天刚蒙蒙亮,紫宸殿内已透着几分肃穆。

    嘉佑帝正摩挲着一份刚从东厂递来的密报,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连带着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这密报上的字不多,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撬开了他心里藏了几十年的念想。

    辽国那边怕是要乱了。

    他将密报往御案上一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收复燕云十六州啊,这可是列祖列宗都没能了却的心愿,难道真要在自己手里成了?

    念头刚起,又被他强按下去。

    嘉佑帝自嘲地笑了笑,自己这点能耐,能把这江山守得安稳就不错了。

    在位这些年,他自认对臣子宽厚、对百姓体恤,可真要论拿得出手的功绩,掰着手指头都数不满。

    庆历年间西疆那三场大败,至今想起来还心口发闷。

    当年寄望于范仲淹那帮新党,盼着新政能让大周支棱起来,结果呢?保守派一反扑,新政就成了镜花水月,连范仲淹都被贬到邓州,最后郁郁而终。

    他叹了口气,连年号都改成“嘉佑”了,不就是想求个安稳么?

    还好,天不绝大周。

    嘉佑元年那会儿,汴京城突然冒出来个叫徐子建的少年。

    起初是一首《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听得他直拍大腿,这等风骨,竟是个不到十岁的庶子。

    没过多久,这小子在岳麓书院入学考里写出《治黄河九疏》,条条切中要害,把满朝老臣都惊得说不出话。

    更神的是,他还凭着一手医术,把快咽气的齐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嘉佑帝至今记得,当时抱着转危为安的儿子,他激动得想把这少年拉来当女婿,又怕耽误人家前程,硬生生憋了回去。

    后来让他组建东京糖务干办,本是想着既能挣钱又能探消息,没成想这“东厂”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连辽国的风吹草动都能及时报回来。

    黄河水患多年,也在他手里渐渐平息。

    嘉佑六年春闱,徐子建献上《平戎策》,直言要收河湟、制西夏,被他点了状元。

    到了西疆,这小子更是创造了奇迹——带着弱势兵力守秦州,硬生生破了西夏二十万大军。

    其后几年稳扎稳打,不仅巩固了防线,还主动袭扰西夏,嘉佑八年更是夺下天都山数百里地,让大周在对西夏的对峙中占尽地利。

    那几年,西夏人被打得服服帖帖,连西疆的草都不敢多啃一口。

    调回汴京后,他又全心辅佐齐王,哪怕被皇后的曹家逼得没办法,也能顾全大局主动外放河北路。

    短短一年,就把曹家在河北的势力搅得七零八落,连曹家二房和他们的女婿梁世杰都被踢出了河北。

    这徐子建,简直就是上天派来帮自己的福星。

    正想着,殿外传来轻步声,东厂副都监刘瑾捧着个锦盒躬身进来:“陛下,徐大人有密折上奏。”

    嘉佑帝眼睛一亮:“呈上来。”

    展开密折一看,他不由得抚掌赞叹。

    徐子建在折子里说,借着河北禁军贝州平叛不利的由头,搞个三个月的大整训,天天操练,明着是练军,实则是麻痹辽国探子。

    毕竟连杂牌厢军都打不过的禁军,哪有胆子打辽国?

    “妙啊!”嘉佑帝把密折拍在案上,“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亏他想得出来!”

    既能光明正大地备战,又能让辽国人放松警惕,简直一举两得。

    第二天一早,政事堂里气氛凝重,几位相公分坐两侧,都等着陛下发话。

    嘉佑帝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朕收到大名府留守徐子建的奏报,说辽国燕京留守耶律重元新编的五万禁军调动频繁,恐有南侵之意。

    他提议,让河北的禁军搞三个月整训,把原来的五日一练改成每日一练,诸位相公觉得如何?”

    话音刚落,枢密使富弼立刻站了起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徐大人所言极是!昨日走马承受司的八百里加急已到枢密院,辽军确有异动,此时整训防备,正当其时!”

    富弼性子急,说话时还带着点小激动,仿佛已经看到辽军压境似的。

    枢密副使欧阳修紧跟着起身,捋着胡须笑道:“富相公所言有理,徐子建这孩子有勇有谋,他的建议错不了,臣附议。”

    欧阳修是新党,向来力挺徐子建,这话倒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主管财政的副相申时行皱着眉站了出来:“陛下,防备辽国是该的,可每日一练太费粮饷了。今年夏粮还没运到京城,河北路的粮草本就吃紧,贸然加练,怕是要断炊啊。”

    他掌管钱粮,最清楚家底有多薄,说起这话时,脸都快皱成了包子。

    嘉佑帝没表态,转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大相韩章:“韩大相公,你怎么看?”

    韩章慢悠悠地起身,拱手道:“申相公所言不差,军粮确实是个难题。依臣之见,不如改成三日一练,既能提升战力,又能节省粮食,两全其美。”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