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敌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二十三章:滚!
    我错了!

    ?千菱虔诚地跪在叶天命画像前。

    她知道,她想要恢复修为,就只能靠眼前的男子。

    她就那么跪着。

    许久后,一道声音突然自画像之中缓缓传来,“持身善良,见吾不拜又何妨?心存不善,任尔磕头无点溢.......滚!”

    ?千脸色刹那间苍白如纸。

    ...

    九牛村。

    夜晚。

    村民们已经将饭菜都做好,满满的几十桌。

    而做好后,他们就在等叶无名。

    这些都是给叶无名做的。

    正在建房的叶无名停了下来,他看着眼前未完成的房子,有......

    晨光初洒,南渊的寒雾渐渐退去。山风拂过断崖,卷起几片残雪,像未写完的信笺飘向远方。叶无名背着阿芽,脚步沉稳地走在崎岖山道上,千菱紧随其后,手中仍攥着那支染血的白玉短笛。她的指节发白,仿佛只要松开一丝力气,昨夜的一切就会化作幻梦消散。

    阿芽在昏睡中轻咳了一声,唇角渗出一抹淡红。叶无名停下脚步,将她轻轻放下,从怀中取出一只小瓷瓶??那是老儒生临别时塞给他的“归元露”,据说采自千年灵芝与晨露凝结而成,能续命三日。他小心翼翼喂入一滴,看那微弱的气息稍稍平稳了些,才重新将她背起。

    “她还能撑多久?”千菱低声问,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七天。”叶无名答,“若七日内找不到‘守心泉’,她的心脉便会彻底断裂。”

    “守心泉……”千菱喃喃,“传说中唯有真心不灭之人方可触及的泉水?可它究竟在何处?”

    叶无名没有回答,只是望向东方。那里,一轮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了连绵群山间的古老碑林??那是前代守律者埋骨之地,每一块石碑都刻着一句遗言:“吾信于人,故死而无悔。”

    他知道,答案就在那里。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云梦城已陷入混乱。

    《清心榜》被撕毁,但恐惧的种子已然生根。影司密使虽败退,却留下了无数潜伏者。他们混入市井,散布谣言:“影行人实为邪神化身,借孩童之血开启轮回井”;“归心阁九老乃逆律亡魂,妄图复活扰乱人间”。更有甚者,在夜间点燃律火残烬,制造幻象,让百姓梦见亲人变成傀儡,手持利刃扑向自己。

    人心动摇。

    曾经为叶无名熬药的老妇人,如今锁死了院门,听见敲门声便颤抖着念诵《新律》第三条:“凡异行者,皆可疑。”曾在他膝下听故事的孩子们,也开始躲着他跑开,嘴里哼唱起诡异童谣:“铃响魂断,笛裂心残,影行之人,终将成患。”

    而在城西废庙里,那只南渊冰鸦静静栖于梁上,双目如黑曜石般幽深。它不动,不鸣,仿佛一尊石雕。直到子时来临,月光透过破瓦洒落,它的羽翼忽然泛起蓝光,口中吐出一道细若游丝的声音??是叶无名的意志,穿越百里传讯而来。

    “守心不可弃。”

    话音落,冰鸦振翅而起,直冲夜空。它飞越城墙,掠过街巷,最终停在书院旧址的铜铃之下。轻轻一啄,铃声微响。

    叮铃……

    刹那间,藏于地底的一卷竹简自行展开,墨迹浮现,竟是李玄昭亲笔所书的《信约补遗》:

    “当世道倾颓,众心迷离,若有持心钥者召令,则‘守心盟’自启??凡曾受恩于守律者,皆可执灯赴约。”

    消息如风传播。

    翌日清晨,有人发现自家门前多了一盏纸灯,上面写着“我在”。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从贫民窟到富商宅邸,从医馆到学堂,一夜之间,整座城市悄然点亮了无数灯火。人们默默将灯挂在门口,不说一句话,也不署名。

    但他们都知道,这是回应。

    是对那个曾蹲在井边吹口哨的男人的回应。

    是对“只要有人愿意点亮它”的回应。

    ***

    七日后,叶无名抵达碑林。

    此时阿芽已无法言语,仅靠最后一丝意识维系生命。千菱用笛声护住她的心神,自己却瘦得几乎脱形。三人跪在中央最大的石碑前,碑上刻着五个古篆:**信约之所立**。

    叶无名伸手抚过碑面,低声道:“前辈们,我来了。”

    话音刚落,大地震动。九座石碑同时亮起微光,文字逐一浮现:

    “吾以信立誓,不倚强权。”

    “吾以心为镜,不惧黑暗。”

    “吾以身为桥,不负苍生。”

    一道虚影缓缓升起,是一名身穿麻衣的老者,面容模糊,却透着熟悉的气息??正是当年赠他铜铃的李玄昭。

    “你终于明白了。”老者微笑,“守心泉不在天地之间,而在人心深处。唯有当千万人共燃一灯,愿以己心照他人之路,泉水才会显现。”

    “所以……需要众人之愿?”千菱抬头。

    “是。”李玄昭点头,“你们可以呼唤,但不能强迫。他们必须自愿。”

    叶无名闭上眼,从怀中取出心钥。银辉流转,映照四方。他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棵树,像一座山,像许多年前那个在村口等妹妹回家的少年。

    然后,他轻声说:“我在。”

    声音不大,却随风传开。

    片刻寂静。

    忽然,北方传来一声回应:“我在!”

    是个孩子,大约十岁,背着柴火站在山坡上,高举手中的火把。

    紧接着,南方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老朽尚存,心未冷!”

    西边,一名盲眼琴师拨动琴弦:“耳虽失聪,心灯长明!”

    东面,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点燃干草:“我们活着,我们记得!”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入,从山谷,从溪畔,从破屋,从荒原??

    “我在!”

    “我在!”

    “我在!!!”

    声浪如潮,撼动天地。心钥剧烈震颤,骤然爆发出万丈光芒,直贯云霄。碑林中央的地面裂开,一股清澈泉水汩汩涌出,泛着淡淡的金光,香气弥漫,竟让枯草瞬间返青。

    守心泉,现!

    叶无名急忙将阿芽放入泉中。泉水自动包裹她的身体,银叶吊坠彻底碎裂,化作点点星光融入血脉。她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睫毛轻颤,终于睁开了眼睛。

    “哥……”她虚弱地笑了,“我梦见了好多事。你说小时候答应带我去海边看日出,结果迷路走了三天……你还记得吗?”

    叶无名紧紧抱住她,喉头哽咽:“记得。这次不会迷路了。”

    千菱坐在泉边,泪水滑落,却笑出了声。她举起短笛,轻轻吹奏起一支从未听过的曲子??温柔、安宁,像是母亲哄婴孩入睡的歌谣。

    李玄昭的身影静静望着他们,良久,轻叹:“这一代的守律者,比我们更强。因为他们不再依赖神迹,而是相信人本身。”

    话音落下,虚影渐淡,最终归于寂静。

    ***

    一个月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新的传说。

    有人说,在瘟疫肆虐的洛川城,一位布衣男子提灯入城,每户门前放一盏纸灯,病者闻香即醒,热退身安;

    有人说,在被律尊堂焚毁的书塾废墟上,一个少女吹着短笛教孩子们识字,笛声所至,焦土生芽;

    还有人说,每当月圆之夜,一只黑羽冰鸦会飞过村庄,留下一枚晶莹的冰符,上面写着两个字:**守心**。

    而那些曾张贴《清心榜》的地方,如今贴满了百姓自发写的“信愿帖”:

    “愿我不忘善良。”

    “愿我能说真话。”

    “愿我的孩子长大后,不必害怕黑夜。”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曾沦为律仆的人开始恢复神智。他们在梦中听见铃声,醒来时泪流满面,第一句话往往是:“对不起……我想起来了。”

    影司残部惊恐万分,称此为“心疫”,下令全面封锁消息,严禁提及“叶无名”三字。违者剜舌,全家流放。

    可越是压制,名字越响。

    因为在每一个暗夜里,总有人悄悄点亮一盏灯,低声说一句:“我在。”

    ***

    这一年冬至,北境暴雪封山。

    一座名为寒溪的小村被雪崩掩埋了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粮尽水绝,村民濒临绝望。村中长老召集众人,提议抽签选出三人冒险翻山求援??明知九死一生。

    就在此时,村口传来脚步声。

    一人踏雪而来,背着竹篓,手中提着灯笼。灯笼上写着“守心”二字。

    是他。

    叶无名走进村子,放下竹篓,里面是药材、干粮和火种。他没说什么,只是帮着挖通堵塞的灶台,熬了一锅热粥,又为冻伤者敷药包扎。夜里,他在祠堂点燃蜡烛,教孩子们唱一首简单的歌:

    >“风吹不熄灯,

    >雪压不断藤。

    >只要心还在,

    >黑夜终会明。”

    歌声传遍村落,许多人默默流泪。

    第二天清晨,暴风雪仍未停歇,但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轮流铲雪、照料病人、分享食物。他们不再等待救援,而是决定自己开辟出路。

    第七天,积雪清除大半,阳光第一次照进山谷。

    当他们走出村子时,却发现那人早已离去,只在祠堂墙上留下一行字:

    **你们才是光。**

    ***

    三年后,春。

    天下局势悄然变化。

    律尊堂虽仍有势力,但再也无法公然推行《新律》。各地兴起“守心会”,由普通百姓组成,不设首领,不分贵贱,唯一的宗旨是:“守护彼此心中的善念”。

    书院重建,教材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是收录民间真实故事??关于宽恕、勇气、选择。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纸灯笼》,讲述一个女孩如何用一根火柴点亮希望。

    千菱成为归心阁新一代传承者,游历四方,以笛声唤醒沉沦之心。她不再孤独,身后跟着一群年轻的守律学徒,他们不修神通,只修共情。

    阿芽痊愈后留在南渊,守护守心泉,并收养了十几个战争孤儿。她教他们种花、写字、做灯笼。每年清明,她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碑林,献上亲手折的纸鹤。

    至于叶无名,无人知其踪迹。

    有人说他在东海渔村教渔民织网;

    有人说他在西域沙漠寻找失落的古籍;

    还有人说,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他出现在一座塌陷的桥边,背着一个昏迷的孩子走过洪流,身影消失在雨幕尽头。

    但他留下的印记,遍布人间。

    某日,一位老画师耗尽心血完成一幅长卷,名为《守心行》。画中,无数人提灯前行,足迹连成一条贯穿九州的光河。而在最前方,只有一个模糊背影,手中提着一盏纸糊的灯笼。

    有人问:“为何不画清他的脸?”

    老画师摇头:“因为他不是神,也不是王。他是每个人心中,那个愿意停下来扶别人一把的自己。”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指着画卷发问:“他是谁?”

    老师总会微笑着回答:

    “他叫叶无名。

    他曾走过我们的黑夜,

    然后教会我们,

    如何点亮自己的灯。”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