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
时局动荡,
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五月,
清兵的铁蹄踏破了铁山皮岛的宁静,副将金日观率领着英勇的士卒,
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清将展开了长达七昼夜的殊死搏斗。
然而,天不佑大明,皮岛最终陷落,金日观等人壮烈殉国,英魂永存。
六月,
天干地燥,
大旱之灾席卷全国,百姓苦不堪言。
崇祯帝望着干裂的土地,心中满是无奈与自责,遂下责臣罪己诏,祈求上天垂怜。
转眼至七月初六,保安州亦未能幸免于难,
旱灾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
林啸望着州城,心中忧虑重重。
他深知,旱灾之后,往往伴随着更为恐怖的瘟疫,尤其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鼠疫。
回想起历史上万历年间以来,大明各地鼠疫频发,宁夏镇更是多次沦为人间炼狱,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那鼠疫如同恶魔一般,朝发夕死,无人能敌。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的惨状,想想都让林啸心有余悸。
当时,北京城十室九空,几十万人的京营瞬间化为乌有,整个城市仿佛被死亡所吞噬。
林啸深知,鼠疫的爆发与环境卫生息息相关。
明初明中时,大明政财充裕,京城内沟渠卫生管理得井井有条,街道整洁宽阔。
然而,自万历后期起,国家财政日益枯竭,京师沟渠尽被阻塞,无人淘浚治理。
到了崇祯年间,北京城的街道环境更是恶化到了极点,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
沟渠成了藏污纳垢之地,秽气熏天。
而今,保安州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街上粪便遍地,车牛随意出入,官府管理缺失,市容脏乱不堪。
林啸忧心忡忡,生怕鼠疫的阴霾再次笼罩这片土地。
他深知,一旦鼠疫爆发,保安州将在一夜之间化为空城,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面对这重重危机,林啸暗下决心,定要竭尽所能,保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免受瘟疫的侵扰。
环境卫生脏乱,是瘟疫爆发的重要根源,所以林啸联合了知州李福号召大家大扫除,
街巷间,
人们手持扫帚,肩扛簸箕,
不遗余力地清除着每一寸角落的污垢与垃圾,
尤其是针对那些藏匿疾病的老鼠,
展开了彻底的围剿,誓要将它们从这座城中彻底根除。
同时,对于那些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乞丐与流民,林啸也未曾忘却,他下令强制收容,给予他们一片避风的港湾。
数日之间,
保安州城仿佛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近百车的垃圾被清理出城,经由焚烧与深埋,
彻底断绝了瘟疫滋生的温床。
而林啸的远见并未止步于此,他慷慨解囊,
倾尽所有,筹划在城内开凿深井,以解决水源之困,并着手建设多家公共澡堂与厕所,
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
其中,公共澡堂的构想尤为引人注目。
林啸计划以极为亲民的价格,让城内军民皆能享受到沐浴之乐,特别是特设数家女用澡堂,专为女性服务,这在当时无疑是大胆而前卫的举措。
大明北地,水资源稀缺,干旱频发,洗澡成了奢望,而这些澡堂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得以保持身体洁净,更在无形中构筑起了一道抵御疾病的坚固防线。
尽管建立女用澡堂的决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与议论,但在林啸以严防疫病、保护民生的大义之下,这些声音逐渐被淹没。
几日的忙碌后,郑安远、王军、张大勇三位将领,带着甲总、乙总、丁总麾下的英勇军士,凯旋而归,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身后则是满载而归的战利品,彰显着这几个月的艰辛与收获。
自四月春风起,至七月酷暑盛,保安州的勇士们如同锋利的刀刃,穿梭于蔚州、广昌的崇山峻岭间,将那些困扰地方多年的匪患一一铲除。
守备与知州虽对境内匪徒的突然消失感到困惑,但眼前的安宁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将这份功劳归于自己的治理之下,享受着百姓的赞誉与感激。
林啸审视着这份沉甸甸的战果,心中满是欣慰。
王军与小石头联手攻克的匪寨,不仅收获了六千三百多两白银,还有一千三百多石米粮,两百多头健壮的骡马,以及三百多头肥美的猪羊。
而郑安远、王军、张大勇三人,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苦征战,缴获了高达三万四千五百余两的银两,三千五百多石的粮食,四百多匹骡马,六百多头猪羊。
按照林啸定下的规矩,缴获的财物需取出三成作为奖赏。
大军归来之日,他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慷慨地分发出了一万多两赏银,五总军士一千余人,几乎无人空手而归,整个镇河堡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军民之间的情谊也因此更加深厚。
随着夏日的脚步日益临近,夏收的季节即将到来,林啸望着那些因分赏而喜笑颜开的军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