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秦琼眸中炽热的火苗在燃烧,在跳跃。
说罢。
双脚一夹马肚,挥起手中的双锏冲了出去。
“药师,我也去活动一下筋骨。”
李渊见状,朝李靖一拱手。
勒马急驰,手中沥泉枪神出鬼没。
乱军之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勇猛无敌。
李靖只能一声苦笑。
自己何尝不是手痒难耐。
奈何作为一军主将,不能随心所欲,得在中军掌控大局。
十五日。
鸭绿江北岸。
贺若弼和蔡王宇文兑各领一军屯兵怀远镇和泸河镇。
与南岸的高句丽守军隔江对峙。
自从把高句丽赶出辽东后。
贺若弼在北岸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就算高阳成胆敢出兵渡江,想要上岸,不死也得脱层皮。
两处军镇,各建了二十座炮台。
尽管小钢炮射程有限,但用来守江,绝对绰绰有余了。
对岸。
高句丽屯重兵把守,防止周军渡江南下。
营寨鳞次栉比,炊烟袅袅。
到了子夜时分。
月色下的鸭绿江波光粼粼,流水潺潺。
轰!
轰隆隆!
……
随着一阵轰隆巨响在河谷中久久回荡。
原野中,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
“是何声音?”
“敌袭!”
“敌袭!”
“快,快,周军攻营了……”
高句丽军营顿时陷入一阵混乱之中。
着急忙慌地穿衣,找武器。
巨响十声接着十声响个不停。
紧靠岸边的了望塔和木栅栏首当其冲。
被实心石弹击中。
刹那间。
木屑横飞,沙石溅射,一片狼藉。
有个别倒霉蛋运气红得发紫,被实心弹眷顾。
还没反应过来,便去阎王爷那报到了。
……
二十五日。
海参崴港口往北200里处的双城子。
杨素率领的黄海舰队主力驻扎于此过冬。
帅府内。
杨素裹着厚实的棉制军大衣,两手揣在袖筒内。
两腿盘坐,窝在热乎乎的土炕上。
面前的小桌板放了几碟小菜。
温上一壶好酒。
不时美美地喝上一口,吧唧下嘴。
虽说猫冬时节有些百无聊赖,小日子过得也还算舒适。
“将军,将军……”
这时。
帅府记事言语急促地闯了进来。
“淡定,淡定,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天塌不下来。”
“好歹也和荆王共事那么多年,他的那份定力你是一点也没学会……”
杨素脸色微沉,看向风风火火的记事瞪眼道。
“大将军,小人哪能和王爷比,您就饶了我吧!”
看着记事一脸委屈巴巴的样子,杨素顿时笑了。
脸色多云转晴。
脑海里浮现出荆王宇文元在其帐下做记事的时光。
如今。
荆王被皇帝任命为镇东海大元帅,永驻倭奴道。
对于天子的大手笔,杨素也是敬佩不已。
“你小子,倒也有自知之明,就算给王爷提鞋也就勉勉强强。”
“说吧,何事如此火急火燎的?”
杨素咪下一口烈酒,没好气的说道。
“大将军,斥候来报,图门江和牡丹江沿线的高句丽守军西撤了。”
“撤了?”
杨素一听,整个人从炕上跳了下来。
哪还有心思喝小酒。
“看来那边已经动手了!”
“来呀,传我号令,全军集结!”
“这几个月冬猫得,人都要废了……”
灭倭之战后。
四大舰队快速发展,战舰数量如同下饺子一般。
每支舰队战兵达到三万。
年前。
杨素就让其中一万人驻于海参崴,等待命令。
高句丽以千里奔袭的战法拿下靺鞨主要的城镇。
但却时运不济,碰上了宇文衍这个变态皇帝。
根本不给高阳成那老小子移民治理的机会。
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句丽军队主动西撤。
说明本土战事吃紧,已经顾不上侵占的靺鞨土地了。
随着杨素一声令下。
憋了几个月的军士犹如饿虎下山,个个嗷嗷叫唤。
两万战兵追在高句丽军队屁股后面就是一通猛赶。
进入长白山脉后,依然穷追不舍。
高句丽军队嘴里直骂娘,心中暗叫变态周军。
一追,一赶。
莽莽山林之中,周军死死咬住高句丽军队的尾巴。
无奈之下。
他们尝试分兵三路,想以熟悉地理地形的优势拖死对方。
然而。
杨素以不变应万变,一点也不为所动。
你分兵,我也分。
高句丽军队急于摆脱,想尽快赶回本土保家卫国。
在这场追逐大戏中,顾头不能顾尾。
一不小心。
就被追上的周军来上一波箭雨。
待双方赶到靺鞨与高句丽和辽东郡的交界地带时。
已是一个月后。
高句丽断后的两万军队已经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