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半岛三国
    “都是一场误会,诸位坐下说话……”

    颜之仪清咳一声,出来打圆场,缓解了现场有些紧张的气氛。

    “敢问三位何处而来?”

    宇文衍看向另外三人,端起茶盏示意对方用茶,一边微笑着问道。

    “在下王淮,从高句丽来。”

    “朴(piáo)不尚,百济人。”

    “金大钟,新罗。”

    三人拱手见礼,同时应道,谁也不愿落后分毫。

    还真是朝鲜半岛三国之人。

    这四方人马,做个生意也要一起凑热闹。

    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谁都想干掉对方,扩大地盘,常年相互征战。

    说起这高句丽,其实是东汉末年,在汉武帝设立的东北汉四郡的领土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

    他们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称臣纳贡,恭为藩附。

    趁中原地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无暇顾及此地,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迅速发展壮大。

    到北周时期,已经逐渐占领了辽东(辽河流域以东地区)。

    并虎视眈眈,意图侵占辽西,其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这也是历史上隋炀帝三次发兵征讨高句丽的原因。

    就是为了扞卫中原王朝的汉文化主权及领土完整。

    隋炀帝曾言:“勿遗子孙忧。”

    唐太宗亦言:“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这两句话堪称经典,但却一语成谶,使得半岛之国在后世成长为超级白眼狼。

    把中原王朝的好东西都说成自己的,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厚颜无耻,数典忘祖。

    不过这高句丽和后世棒子国没有半毛钱关系,棒子的祖宗是位于半岛东南部的新罗。

    “阁下姓王名淮,莫非祖上是中原淮河流域人氏?”

    中原动荡的几百年间,有大量的富贵人家和普通百姓或经燕山古道,或走海路,迁徙到朝鲜半岛和倭国。

    这些汉民对这段时期半岛三国,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皇帝故而有此一问。

    “呵呵,那都是百余年前的老黄历了,如今高句丽如日中天,王氏也是当地望族……”

    王淮闻言尴尬之色一闪而过,随即不无骄傲地回答道。

    宇文衍神色如常,像这种出去后就忘了祖宗的人,在后世更甚,没有反过来咬上一口就算有良心了。

    “朴不尚,这名字有意思……”

    “你们百济不是和高句丽同宗同源么,怎么如今却是打得你死我活的……”

    说起位于半岛西南的百济,和高句丽同出于辽东扶余部落。

    扶余的一个王子因为争权失利,率部众南下,击败半岛西南以“马韩”为首的一众土着部落后建立的国家。

    而位于东南部的新罗是以“辰韩”为首的土着部落建立的国家。

    后来又逐步吸收了“马韩”、“牟韩”等其他土着部落。

    最终形成了当下三国并存的局面。

    “宇文公子说笑了,我百济和高句丽并无半点关系……”

    “呵呵,你百残这等两面三刀,言而无信之辈,又怎会在乎自己的祖宗是谁?”

    百残是当时高句丽对百济的蔑称。

    来自新罗的金大钟听了朴不尚的话,很是不屑地说了一句。

    “你血口喷人……”

    双方怒目相向,一时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小皇帝一看,心下乐了。

    谁都看不惯谁,那就最好,就怕你们铁板一块。

    不过这个金大钟还真是没有说错。

    数十年前,高句丽势大,屡屡进犯南边,百济、新罗两国合兵一处与其大战,取得战争胜利。

    可在分配战果时,百济却言而无信,强占了本应属于新罗的六郡之地。

    后更是出兵攻打新罗,可笑的是又打不赢人家,吃了败仗。

    后来,连百济王都被新罗袭杀!

    从此,双方国仇家恨,再无联合的可能。

    为了对抗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不但向中原南朝纳贡,还与隔海相望的倭国眉来眼去,多面吃好。

    因为地缘相近,百济和倭国上层还相互联姻,致使倭国王室都有一部分百济的血统。

    而倭国自从伽耶被新罗吞并后,对新罗那是恨意滔天。

    一个急切想要重返朝鲜半岛,一个急需靠山,两者一拍即合,形成联盟关系。

    “够了,诸位前来不是为了吵架吧,还想不想要玉皂了?”

    宇文衍颇为严厉地一声轻喝。

    两人闻言立马闭嘴,不再争吵。

    “公子,能否看下玉皂作坊?”

    说起生意,物部龟田率先发话,另外三人也看了过来,这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没问题,这边请……”

    小皇帝小手一伸,领着众人去了后院。

    如今作坊没在运作,只有一些铁锅、陶罐、块范啥的,给他们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参观一遍后,特别是见了仓库近十万的存货,四人把心放了下来。

    用后世的话来说,只要找到源头工厂,那利润就能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