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沈家嫡女杀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文家的人
    “墨逸尘,我已将你送到京城,我们就此别过。”

    墨逸尘望向不远处的城门,从沈璃马上滑下来。

    沈璃一夹马腹,往京城内走。

    墨逸尘急忙拉住她的马绳,“哎哎哎,你等等,我有话和你说。”

    沈璃骑在马上,略微低头,“有话就说,我没工夫和你磨磨唧唧。”

    墨逸尘松开绳子,双手在身前搓了搓,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沈璃越看越不耐烦,这人怎么和小女儿家家一个样,扭扭捏捏。

    “你到底说不说,不说我可走了。”

    墨逸尘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说,我说还不行嘛,就是,就是那天在雍城,我不小心……不小心看到你的背,女子名节何其重要,你要是愿意,我让我爹来沈府提亲。”

    说完,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说出来了。

    沈璃嗤笑出声,“墨世子,你万花楼白逛了?那里面的女子你看了也要娶回家吗?”

    墨逸尘瞬间抬起头,反驳道,“那不一样,我在万花楼看她们,是花了钱的,交易而已。”

    “那我还要多谢你?”

    “那倒不用!”

    好吧,她又忘了墨逸尘是什么德行了。

    “墨逸尘,你喜欢我吗?”

    墨逸尘像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下意识摇摇头。

    “正好,我也不喜欢你,因为一个小小的过失,将两个人的后半生绑在一起,不管是对你还是对我,都是不公平的,此事就此揭过,不必放在心上。”

    墨逸尘松了口气,沈璃的拒绝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不知为什么,心口涌起一丝不舒服,很快消失不见,快到他丝毫未察觉。

    “那你喜欢谁?容景吗?你才会千里迢迢赶去雍城救他?”

    “与你无关!”

    沈璃骑马离去,墨逸尘远远望着她的背影,嘴角的弧度变大,这个沈家小姐越了解,越是有趣。

    沈璃进城后径直回了沈府,为了防止被沈家的人发现,她偷摸进了沈自山的书房。

    回到熟悉的环境,沈璃彻底松懈下来。

    这一路奔波的劳累,排山倒海般向她袭来,她靠在沈自山书房的软榻上,睡了过去。

    沈自山一踏进书房,微弱的呼吸声传入他的耳中。

    将书案后墙上挂的剑悄悄取下,放轻脚步,警惕的靠近屏风后的软榻。

    熟睡中的沈璃被他的脚步声惊醒,从熟睡中醒来,握紧了身侧的拳头。

    父母两人同时出手,一个挥拳一个出剑。

    还好互相闪的快,没伤着对方分毫。

    “璃儿”

    “爹”

    两道声音响起,父女俩大眼瞪小眼,同时笑了起来。

    沈自山将手里的剑随手往书案上一扔,坐在软榻对面的椅子上。

    “璃儿,这一路可还顺利?”

    “很顺利,我在雍城边境的密林里找到容景,将他带了出来,不过……”

    眼前浮现墨逸尘那张脸,有些犹豫,要不要告诉父亲墨逸尘的事。

    “不过什么?”

    “我在救容景的同时,顺手救下墨家世子——墨逸尘。”

    在城门口,墨逸尘说要来提亲的事,沈璃自动屏蔽,没打算告诉沈自山。

    沈自山神情严肃,墨逸尘的父亲墨沉渊,乃是大燕唯一的异姓王。

    陛下年轻的时候在军营历练,被人俘虏,是他单枪匹马闯进敌营,救了陛下。

    陛下感念他的恩情,封他为当朝唯一的异姓王。

    传闻他的儿子墨逸尘,长相俊美斯文,性格嘛,纨绔不堪,整天就叫烟花之地。

    京城最大的青楼——万花楼,他可是那里的常客,听说他最长在里面待了整整一个月。

    还是墨王爷拿着大刀亲自将他带回王府。

    没想到短短几天,他又回去了。

    沈自山不止一次叹息,墨王爷的一世英名,恐怕就要败在他这个唯一的儿子手上。

    他也有自己的私心,不想沈璃和他有任何的牵扯。

    “你那个梦中可有他?”

    沈璃仔细想了想,摇头否认,“没有。”

    前世她接触过不少的达官显贵,唯独没有墨逸尘,仿佛根本就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难道……沈璃想到那个可能性,呼吸重了几分。

    “璃儿?怎么了?”

    沈璃连忙否认,“没,没事!”

    沈自山见沈璃的脸色不对劲,也没多问墨逸尘的事。

    “那你怎么去了这么久?都快大半个月了,我和你母亲说你去了城外的寺庙上香,她还问你为何大半个月不归家。”

    沈璃垂眸,沈氏不像是会过问她去处的人,她主动提起,或许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什么。

    “我明日一早去母亲院里请安。”

    沈自山起身走向沈璃,拍拍她的肩膀,“也好,你母亲只是被沈柔蒙蔽,她心里还是爱你的。”

    沈璃依旧垂着头,低低的应了声,“我知道了,我在平安镇遇见一个人的人,说是帮文家的人挣钱。”

    “文家?有沈府的人?”

    “父亲姓名,沈府流出去的银子一个月上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