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2章 大唐最穷的一个地方
    杨一笑的帝王车辇终于进入了京口,但却只在城中停留了不到半日时间。严格来说,仅仅一上午。

    虽只半日,他却很忙。

    先是巡视城中民坊,亲自安抚京口百姓,并以帝王之身向百姓告知,京口附近二十州域纳入版图,从此以后,归大唐管,从此以后,施行大唐之律。

    而大唐之律的第一项,赫然是如何给百姓分田。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律法都是要求臣民应该如何如何,都是定下各种规矩让臣民必须遵守,唯有大唐不同,杨一笑在开国之时便把臣民放在了第一位。

    分田,百姓当有永业田……

    国法第一条,写的是田地,大唐其他州域已经施行,但是京口这里才刚刚纳入版图,因此,他亲自以帝王之身向百姓告知。

    于民以地,恩惠全家,故而满城百姓振奋惊喜,无数衣衫褴褛者跪地大哭。

    这一日的谢恩之声,几乎要把天地震的翻覆。

    而杨一笑在安抚百姓的同时,顺带又召见了当地归附的官员,他亲自许下既往不咎的诺言,叮嘱官员们从此以后要用心做事。

    帝王一言,口含天宪,杨一笑亲自许诺既往不咎,意味着京口的官员都不会被翻旧账,于是,所有官员也都振奋惊喜。

    此后,杨一笑又不辞辛苦,他亲自赶往军营进行劳军,看望驻扎京口城内的几百士卒。

    很忙,很忙,这期间他还抽空批复了几道奏疏,那是京师方向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急件。

    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杨一笑无法在京口停留太久,作为大唐的帝王,必须早早的回归燕京。

    仗才刚打完……

    攻入南云的大军尚未班师……

    虽然南云承诺会赔付大量物资,并且已经有一部分物资开始启运,但是这些物资如何使用,如何调拨四方进行使用,都得他这个帝王决定,留守燕京的重臣们不敢擅专。

    此次大唐遭遇雪灾,堪称百年难遇级别,全境所有州域都出现了大量灾民,一旦处置不好就可能动摇国基。

    因此哪怕最愚笨之人也能看出来,杨一笑的心思已经不在京口这座城里,作为皇帝能在此处停留半日,已经是对京口乃至附近诸州的莫大重视。

    “皇帝陛下也许今天就会起驾!”

    “所以,吾等何不组织百姓相送一番……”

    京口城里归附的官员们,想要搞一场欢送的场面表忠心,受到恩惠的百姓们

    ……

    果然,当天中午。

    杨一笑的车辇在大军护送下,直接出城北上疾驰而去,由于起驾离开的太急,以至于百姓们相送都追不上,只能跪拜于地,漫山遍野都是谢恩之人。

    至于当地的官员,则是遗憾无比,做官的最渴望接近皇帝,可是大唐皇帝没给他们机会。

    这些能被归附的官员,都是经过筛选才留下的!

    三个月前大唐军队攻占京口时,大量的南云官员选择弃城而逃,留下的都是一些小官小吏,又或者家业在此不舍离开……

    然而即便是小官小吏,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大唐天子卫无孔不入,早早就掌握了京口官员的一切,其中凡是犯有死罪不可饶恕之辈,天子卫都会将卷宗和建议提供给攻城的大军……

    于是,在大军进城清扫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所谓的‘误杀’情况,那些犯有死罪的官员全都死在士卒刀下。

    能被留下活命的,其实都经过天子卫的筛选。

    而这些小官小吏的归附,有利于刚攻占之地的基层维稳,越是新投效之人,越渴盼做出功绩。

    战争之中,难免误杀,尤其是攻城而破,清扫抵抗乃是惯例和规矩,所以,死的那些官员被人理所当然认为是倒霉,而活着的,则是万分庆幸他们的运气很不错。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经过了筛选。

    总之,京口之事算是到了尾声……

    作为大江之畔最大的一座城池,作为附近二十州域最繁荣的一座重镇,大唐帝王在此停留一夜时间外加一个上午,寓意着从此以后正式把二十州域纳入版图。

    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才只是开始!

    纳入版图,仅是开端!

    此后涉及民生诸事,乃至官员分派使用,授田,税收,鼓励百姓休养生息,娶妻生子增加人口,教育,科举,修桥,铺路,等等等等……

    所谓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很难,内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然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因此,所有人都知道,京口之事看似完结,其实仅仅只是开端。

    ……

    在开路大军的保护之下,杨一笑的车辇继续北上。

    短短两日之后,已经离开京口地域,再往北,就是大唐的固有领土。

    虽然这部分州域也是归附不久的地方,但至少已经在大唐的治下接近两年时间,故而可视作稳固之地,情况比京口一带要好一些。

    只不过,这里也就仅仅只是好一些而已。

    整个大唐都没建立几年,杨一笑崛起至今总共也才九载,由于实力和地盘一直在扩大,必然导致内政方面不可能相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