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孤城高邮,张士诚的末路?
    【石普见到宝应城的防守太过严密,不适宜强攻】

    【于是,他便心生一计】

    【先是令自己的大军就地安营扎寨,放松守城士兵的警惕】

    【接着,自己则亲率一路人马埋伏】

    【等到半夜时分,正值守城士兵疲惫之际,石普悍然发动突袭】

    【守城士兵还未来得及传递信号,便被石普轻松占领了城池】

    ……

    “石普干得漂亮,想不到我元朝还有此等强将!”

    “看来,即便是面临元廷内部的重重阻碍,这石普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实乃名将啊!”

    “只是可惜了,这种将领替元廷卖命。”

    “宝应城破,岂不是高邮危在旦夕,张士诚能挡的住吗?”

    此刻,在见到光幕中,那宝应城挂满了元军的旗帜,有人欢喜有人愁。

    ……

    【宝应城破之后,石普继续进军】

    【将大军分为三路后,开始向着高邮围杀过来】

    【第一路军主攻城东,从沿途河道而上】

    【第二路军为援助军,以备不时之需】

    【而第三路军则是为主力军,石普为主帅,进攻高邮的城北】

    ……

    三国时期

    诸葛亮看着石普的三路部署,抚扇笑道:

    “一路堵住退路,二路左右逢源,三路直击要害,这布局,看似无解,实则漏洞百出。”

    刘备闻言,揣摩片刻后,问道:“军师所言,何意啊?”

    抬起手臂,诸葛亮指着光幕之上:

    “主公你看,本就只有数万的元军,分为三路,只要城中的义军集中破开一路,则可破局。”

    ……

    【大战中,石普身先士卒,以一当十,很快便率领主力部队攻开了城门】

    【然而,张士诚率领义军龟缩不出】

    【一时间,石普也不敢贸然进城,只能火烧城门,断掉义军的去路】

    【接着,石普便立即以点火为号,让第二路援助军前来,一举拿下高邮】

    ……

    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夫子见状,开始痛呼起来:

    “悲哉,高邮城破,只在一念之间啊!”

    “第二路军合兵后,张士诚就算想弃城而逃,还有第三路军堵截,张士诚,没有活路了!”

    ……

    宋朝

    宗泽见到此,虽说看不起张士诚,但心中还是生出了一种惋惜之感。

    毕竟,那元朝大地上,目前只有这么一支比较出色的起义队伍了。

    ……

    【可是,军队中本来就有些将军对石普不满】

    【第二路军索性按兵不动】

    【但,他们又怕石普再次立功】

    【于是,便偷偷派遣一路蒙古骑兵出动,想要夺得破城的头功】

    ……

    “这元军,是开始内斗了吗?”

    “内斗的好,刚好可以帮张士诚缓一口气。”

    “依我看,石普的计划可能要落空了。”

    ……

    【然而,骑兵攻城,太过荒谬】

    【还未杀到城外百米处,便是被吃了败仗的义军打得丢盔卸甲】

    【此外,这支骑兵的溃逃,也是冲乱了后方石普的军阵】

    【这一场面,被城内的张士诚看见,顿时信心大增】

    【他率义军冲出城外,对大乱的元军进行猛攻】

    【元军溃散而逃,完全没有了先前围城的气势】

    【石普悲痛欲绝,执剑杀死一名逃兵后,厉喝:

    “堂堂大丈夫,为国战死又有何惧?敢有后退者,斩!”】

    【紧接着,他便杀入义军丛中,然而跟随石普的只有三十余人】

    【最后,石普与其部下全都力竭战死】

    ……

    元朝

    蒙古人见此,痛心疾首。

    他们原本以为,出现了一位了不得的武将,结果亲眼见到石普的死亡,顿时感到天塌了下来。

    不过,民间的百姓们心中悬下的石头终于放下:

    “此乃天助张士诚啊!”

    “对啊,若不是元军争功,可能还真让石普攻下高邮了。”

    ……

    宋朝

    岳飞却是看到了石普为元朝献出生命的悲举,喃喃道:

    “为了这样一个垂危的朝廷,值得吗?”

    ……

    【在几次危难之际,张士诚都能够存活下来】

    【他认为自己便是那天命之子】

    【于是,就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大周】

    【至正十四年,他又攻取了扬州之地,势力范围囊括了大半个淮东地区】

    【此外,运河河道被其独占,江南物资全都落入了张士诚的囊中】

    ……

    隋朝

    杨广咧着嘴笑了,大运河的开凿没想到还帮助了此时的张士诚。

    只是,他很快便意识到,张士诚此举会为其招致祸端。

    “运河沟通南北,钱粮货物皆来自江南,张士诚此举,无疑是断了元廷的命脉。”

    ……

    唐朝

    李世民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摇头道:

    “元廷岂会坐视不管?”

    ……

    【北方的红巾军起义在此时陷入了缓和之势】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