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的反应也在桃花仙的意料之中。
这正好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挑事的由头。
双方直接以狼庭草原作为战场。
明廷既然选择下场扶持狼庭,这意味着他们的粮草负担再次加重。
反观当今明帝朱平安。
桃花仙料定,他有可能撑不过今年。
一旦朱平安驾崩。
明廷没有了人王剑的制衡,再次陷入混乱只是时间问题。
……
大明一方的农事官员显然也得到了某种授意。
这一年在耕作方面,选择了粮食产量最大的方式进行播种和耕作。
不少人亲眼见过了大明的镇国神龙。
知道这是皇帝赐下的雨水。
但是以人力代行天权,不论其初衷如何,终归是一种倒施逆行,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太子监理国事,这本身又一次印证了这点。
无数人自发在家中替皇帝祈福。
但阳寿本就是这世上最不可挽回的东西。
朱平安身上的生机逐渐被抽离,悉数化作了雨水,润泽万物。
他的生机一日日变得薄弱。
后宫妃嫔与皇子公主,纷纷自发褪去了鲜艳的衣袍,偌大的皇宫都沉浸在哀伤之中。
马皇后作为枕边人,最能感受到朱平安的痛苦与挣扎。
可以说,他现在活着的一分一秒不是幸福,不是苟且,而是一种煎熬。
一种活着比死亡还要痛苦的煎熬。
但越是这般,朱平安反而找到了一种坦荡与平静。
他觉得,像这样蜡炬成灰的结果,配得上自己君临天下的二十七年。
唯独心里觉得遗憾的是。
快要死了,师兄却不在身旁。
自己其实挺舍不得死的,到了他这位置上,一辈子没有求过长生,到了地下怕是会被其他的开国太祖笑话,说他没出息。
但朱平安从来都不在意陌生人的看法。
他只是希望师兄有朝一日知道这事之后,不会后悔,这一生对他的养育。
……
过了秋收,京师内外皆是丰收之喜。
朱平安也放下了人王剑,身上披着赤袍,在龙榻上见过了一众老臣,妃嫔,子嗣。
诸子之中,唯独长公主朱宜静和秦王朱益顺不在。
朱平安也不准备特意召他们回来。
反正见不上面,不费那个功夫。
自己亲笔写了两封手书,分别让人送过去,正所谓见字如面。
只要有心,未来常有相伴之机。
而后,他招来了太子和皇长孙,当面听着这父子二人讲述朝中要事,以及北方的战局。
朱平安像是听故事一样,不做评价。
既然他已经选择了放手,就会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一切结果。
至于为什么要听。
这当然是因为他想听。
自己被这天下与国事包围了大半生,到死了也希望心里能有个数,这样舒坦。
直至父子二人汇报完毕。
朱平安让他们一左一右坐在自己耳边,一双左右各搭着一个肩膀,笑了起来。
他在太子的肩上使劲,问太子。
“重不重。”
太子两眼泛红,坚决道:“不重。”
他说着,还奋力向上,将朱平安的手臂顶起来。
这也算是太子一辈子以来,第一次与他父皇唱反调。
朱平安由衷欣慰,笑着道。
“这天下交到你手里,父皇心里也踏实。石头,将来若是再见到你师伯了,要好好孝敬他,这恩情咱们老朱家几辈子也还不完。”
“儿臣遵旨。”
朱平安微微点头,又看向另外一侧的皇长孙,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北定,皇祖父当年替你取这名字,本来是想让你做大将军的,结果你成了黄家最精通农事的子弟。”
朱北定低着头:“孙儿惭愧。”
“惭愧什么,若是让人吃饱饭都要惭愧,什么才是不惭愧。”
朱平安咧着牙齿在笑:“小子,若是皇祖父离开,你觉得将来世人提起我,会想到什么字?”
朱北定认真思考了一下,给出答案:“雨。”
“雨?”
朱平安缓缓抬头,仿佛要透过这大殿,看到外面的天空,喃喃道:“雨字好。从前你师伯说,皇帝是天下人的伞,要替百姓遮雨。”
“而今,我为人王,就化作那雨水。从今往后,万民就不必撑伞了。”
……
等太子父子俩到了外头。
朱平安脑袋一歪,躺在马皇后的腿上,忽然偷笑了起来。
马皇后心中万般不舍,却又不想让他走得苦闷,于是问道:“夫君在笑什么?”
她没再称呼“陛下”,而是像寻常人家一样,称呼“夫君”。
朱平安本来也不想再强撑皇帝的体面,笑道。
“我在想,若是我死之后,若是朝臣真的赠我一个‘雨’字,那我就成了雨帝。”
“益明他如今接下的是一个危难之局,但我相信他能扭转乾坤,我觉得他配得上一个‘兴’字。”
“还有北定他,这小子是皇家最懂农事的,将来如果能让人吃饱饭,那他也配得上一个‘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