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恶妇后,全家跟着我吃香喝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呈寿礼
    不多时,礼部尚书王大人匆匆赶来,他身着华丽朝服,神色威严中带着几分急切。

    他一到,众人自动让开一条道路,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人群也安静了下来。

    能让二品官员亲自来筛选场地,可见这马车上的东西是多么受重视。

    王大人先是看向那些红薯和土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待秦时再次详细解说其高产的特性后,他的眼神瞬间变得炽热起来。

    当他的目光移到那巨大南瓜上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在官场沉浮多年,见过无数奇珍异宝,但如此巨大且震撼的南瓜还是头一回见。

    “天佑大周!天佑大周啊!” 王大人感慨道,声音在寂静的场地中格外响亮。

    他围着南瓜和那些红薯土豆转了好几圈,仔细端详,还不时询问秦时关于这些作物的种植条件、生长周期等细节问题。

    好在来之前宋禾就将这些告知了秦时。

    所以秦时能一一详细作答,条理清晰。

    王大人一边听着秦时的回答,一边不住地点头,眼中的兴奋之色愈发浓郁。

    他深知这些高产作物对于大周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战乱与饥荒并存的艰难时期。

    “此乃我大周之福泽,若能广泛种植,百姓何愁无粮,国家何患不安?” 王大人激动地说道,随后他立刻吩咐身边的侍从,“速去将此次负责寿礼筛选的主官唤来,这些寿礼需特殊对待,不得有丝毫差池。” 侍从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着筛选官前来。

    随后,王大人又看向秦时问道:“你可是此次负责押运寿礼的押运官?”

    秦时摇了摇头,“回大人,草民只是种这些粮食的人之一,县令大人知晓我懂得如何打理,所以便让我一同前来。”

    说完,秦时看向押运官,说道:“大人,这位李大人才是此次的押运官。”

    李成赶紧上前一步,恭敬说道:“回大人,下官是负责此次押运的押运官。”

    “哦?”王大人疑惑地看着李成,“那你可知这些粮食的种法的产量?”

    虽然刚才秦时说了一遍,但李成并未记住。

    他只好如实说道:“下官……不知。”

    王大人顿了顿,随即转头对筛选官说道:“明日,就让这个叫秦时的人一起上殿吧。”

    李成听见王大人让秦时上殿,而非是让他上殿,心里不免有些异样的不适感。

    能亲自面见皇上,而且还是如此重要的事,王大人竟然让一个种地的村民上殿。

    虽然心里不悦,但李成也知事情无法改变,只好作罢。

    虽然不是他面圣,但押运之事顺利,也是大功一件。

    寿礼安置妥当,秦时一行人回到驿馆。

    虽然李成心中有些嫉妒,但他知道,如今秦时上殿面圣的事情已是板上钉钉。

    到时候皇上一高兴,说不定秦时就是自己惹不起的人了。

    想到这些,李成不免偷偷叮嘱手下的人,让他们都对秦时和邓有为客气一点。

    第二日天还未亮,京城里便是一片嘈杂。

    秦时也是第一次见皇上,心中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一夜未眠,却精神抖擞。

    洗漱完毕后,他穿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布衣,虽没有华丽的服饰,但整个人透着一股质朴与坚定。

    随后,秦时便跟随着一个官员的指引进入了皇宫,在指定的地点等待传唤。

    与此同时,皇宫内一片忙碌,为迎接今日的特殊寿礼和面圣之事,太监宫女们穿梭如织。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也都早早到齐。

    威武宏大的寿礼大典后,便是各地筛选上的寿礼呈现。

    一队队寿礼在皇上的眼前过目。

    这些寿礼大多是一些珍宝,虽然确是奇物,但皇上看了一两件后,便没了兴致。

    后面的寿礼,皇上基本都是随便看一眼,点评一二便让人拿下去。

    当秦时将桃江县的寿礼呈上时,皇帝靠在龙椅上,连眼睛也没睁开。

    直到礼官喊道:“桃江县寿礼,红薯一盒、土豆一盒、巨型南瓜一个,金丝松寿一盏……”

    听到红薯、土豆、巨型南瓜,皇帝表情一怔。

    还不等礼官念完余下寿礼的名字,就开口说道:“这红薯和土豆是何物?”

    在场的人里,只有秦时对这两样东西最为了解。

    此时秦时正跪在地上,听见皇帝的话,他说道:“陛下圣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回皇上,草民是桃江县的村民秦时,这红薯和土豆是新发现的粮食,这两种粮食,亩产可达几千斤。”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谁都知道,亩产几千斤的粮食意味着什么。

    皇帝心中也是大为震撼,连忙说道,“呈上来!”

    话罢,礼官将红薯和土豆上的红布揭开,呈了上去。

    皇帝身边的太监端起盒子,将红薯和土豆给皇上过目。

    看完后,皇帝又让大监将这红薯和土豆给各位大臣看了一遍。

    “各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此事太过离奇,亩产几千斤,古之未闻,臣恐其中有诈。”

    话落,一些大臣纷纷点头。

    更有一位大臣厉声对秦时喝到:“大胆刁民,竟敢在皇上的面前信口胡诌!”

    喝完,大臣都转头拱手对皇上说道:“皇上,如此荒谬之事也能呈到您面前来,微臣以为,应当严惩今年负责筛选寿礼的官员!”

    这时,礼部尚书王闵站了出来。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