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幸得闻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8章 挥军北下
    自首战大捷后,无垢便正式挥军向北,命卓良为大将军,苏子安为军师,统率三万人马,后方则由曹瑞明负责军需和通商事宜。

    无垢军队总人数现已达到三万七千人。

    三万原军,七千归顺兵。

    在给王啸期限的第三日,他带着七千士兵归顺,也答应了再从小兵做起的条件。

    他们在议事时,他正在军营里磨刀擦枪。

    无垢的幕僚对她的决定有些犹疑,“殿下,当真只留七千人在身边?”

    无垢则坚定不移地道:“全天下没有哪个地方,有联城安全,我在此处,你们大可放心。”

    曹瑞明赞同地道:“现如今,昭阳那边基本放弃了对镇北军的管辖,镇北军也已经明确表示了不参与战事,只要我们的本营在联城一带,就不会有大问题。”

    何况,北漠这个外忧,也被解决,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他们从后方攻击。

    纵观全局,的确没有比联城更适合做本营的地方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卓良对她的方案不置可否,只是建议道:“留下来的七千人,要全是自己人。”

    “这是当然。”她还没有对王啸的人信任到能够把背后交给他们的程度,“把他们分散进不同分队。”

    闻言,苏子安不确定地问:“这样好吗?”

    苏子安白皙的脸已经在清理战场的这几天晒得黢黑,原本随身带着的扇子也早就不知道遗落在了何处。细胳膊细腿也好似壮了些,再也不似从前的文弱书生。

    见没人答话,苏子安便解释,“我看过好几回……我们的人不喜欢他们。分散之后,万一出事……”

    他模糊了故事,但所有人都听懂了。

    苏子安是想说,他看到了他们的人欺负王啸的人,所以担忧他们分散进各队后,情况会更惨。

    他变得多愁善感、善解人意了,也多亏了无垢的决策。

    心比天高的年轻人总该长大一点儿了。

    在战场晒了许多天,改变的不止是样貌,也是个性。

    他和一同整理遗体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不乏被“惩罚”前去收尸的王啸军队。

    王啸军队的人之所以重回战地,是无垢用“惩罚”做借口,给了他们一个收尸的机会,让他们好好安葬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也是在那时,苏子安才真正体会到无垢的深意,也学会了将心比心。

    其实,来打仗的人都没有那么恨对方,然而,军令如山,不得不从。

    矛盾从来不在他们个人之间。

    甚至有些人上了战场后才发现,敌军里,竟然有自己的同乡、同窗和邻居。

    也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知道,他乡遇故知,并不是幸事。

    苏子安脾性变了很多,他此时此刻的想法也很纯粹,那便是,反正都是同一战线,就不必内部分化了,

    可其他人不这么想。

    “欺负他们怎么了?他们杀了我们那么多弟兄?手下败将,被迫投降,我还不能报复报复?”

    说话的是一个武将,一向直来直往,一点儿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眼看两种不同思维的人马上要唇枪舌战起来,无垢便适时出声。

    “是我的决策,你们不满意?”

    她很少拿威严和身份压人,可每次一用,效果立竿见影。

    双方都歇了下来。

    见状,她才又回归平常,“诸位不是饱读万卷,就是沙场将才,倒是来说说,怎么处置七千人才好?杀了?放了?”

    杀了,她成了暴君,民心全失。

    放了,她成了懦弱无能的庸君。

    还能怎么办?

    即便无垢不是因此而接纳他们,但对于心里有气的幕僚而言,这样的说法是能让他们快速理解的,也是最能接受的。

    “你没做错,就是……”

    “就是心里不舒服?”无垢问。

    对方点头。

    “不舒服也憋着,是在打仗呢还是在你家呢?”

    跟这群大男人待久了,无垢的话也有些糙。

    她这带点儿痞气的话一出,就更没人敢吱声了。

    解决完反俘虏派后,就转头向大发善心派的代表苏子安道:“打打架没什么,要是他们心平气和、毫无芥蒂地接受了,那我的人都成什么人了?那样的话,我可真要担心了。”

    无垢巡视一圈,又劝了劝:“你们好好引导,什么事,在私下解决,不要让情绪蔓延到战场上,其中利害,你们清楚。”

    说完,她给出最后警告:“若是真做出来出格的事,拿你们是问。”

    无垢说话的语气亦君亦友,很容易就让他们听了进去,心服口服。

    挥军向北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席卷整个大祁。

    马王汪平英收到消息,立马派人送来了五百匹上好战马,以做冲锋之用。

    汪平英帮她,其实是下注,并非真心,但对军队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无垢将这份恩情记在心里,给他捎去了四个字,“投桃报李”。

    这几日,“无垢”两个字,无疑成了所有人口中出现最多的词。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