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回说,虽然灵帝没把正宫娘娘何皇后休掉,可是从此以后这两口子同床不同心,毕竟是生疏了,而灵帝更是常怀怨恨之心,认为何皇后的儿子刘辩轻佻无威仪,不欲立为太子。
他自己不行,还埋怨儿子不行,也是没谁了,真是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不过,大概此时他心里还想着王美人呢,果然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到底还是放不下。
然而此时要立刘协为太子,也绝非易事,毕竟还有一大帮‘狗官’在那挑刺呢,一个弄不好,可是要身败名裂的。灵帝这么昏庸,都不敢轻易吐口,足见此事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这么几经犹豫,灵帝迟迟下不定决心,立太子之事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也许。
他在等。
等什么呢?
当然是等第三个皇子出生了。
三胎都放开了,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赶紧生,难道还在等着要自行车吗?
这下终于明白这货为什么会发明‘开裆裤’了吧,人家灵帝一直都在默默的付出好吧,一直都在为增加人口而殚精竭虑的日夜努力好吧,为了第三胎,拼了,这才是我辈楷模。
奈何时运不济,一直没等到,这能怪谁,难道要怪命运不公吗?
自己不行,别怪路不平。
直到生命弥留之际,灵帝才终于下定决心,把立刘协为太子之事托付给了宦官蹇硕。
唉!
到底还是小看了他,果然还是没有放下王美人,这个王美人,真有这么大的魅力?
说的赵厶都有些心痒痒了,真想一睹芳容。
可惜呀可惜,再也见不到了。
‘天何美女之烂妖,红颜晔而流光’,红颜祸水,便出自于此。王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无辜的,她虽然没有祸国殃民,但灵帝却因她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真是时也命也。
常听人说‘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此生已过,争取下辈子别再进宫了吧。
<道德经>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怎么烹小鲜?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能急躁,<诗经·匪风>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
翻译过来就是:“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大概意思就是烹鱼的时候一定不要动作太繁琐,太繁琐的话容易把鱼弄碎,同理,治理百姓也不能太繁琐,如果政令太多,百姓就不知道该听谁的,时间久了,百姓就会感到厌烦。
如果明知道错了还不改正,老百姓就会跑到没有这么多政令的地方,到那时人都跑没了,你还管理谁去?所以很多时候不能一意孤行,后果很严重的好吧。
灵帝就是如此,犟的很,不撞南墙不回头,自始至终,这货始终坚持‘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方针,并坚定不移的执行这一政策,把好好的一锅美食烧成了乱粥,而且还糊了锅。
偌大的京城,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入他法眼,偏偏选了一个太监当托孤大臣,这找谁说理去,还有,蹇硕是谁?
蹇硕乃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上军校尉,因他身体壮健,又通晓军事,很受灵帝信任,因此命他总管‘西园八校尉’,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何进又是谁?
何进乃是何皇后之兄,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妹贵为皇后,他这个当兄长的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所以何进这小子初拜郎中,又出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再迁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官拜大将军,总镇京师。
嚯!
好家伙!
这是坐火箭升上来的,太能飘了。
当然,如果刘辩能顺利继承皇位,那他何进又能继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接晋身为当朝国舅。这可是国舅啊,到那时,试问天下还有谁敢不服?
这可比小舅子牛叉多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所以,冲着国舅这个名头也得玩命把刘辩扶持起来。
可是这事能让你这么顺心吗?
别忘了还有一位刘协刘皇子呢,而且还有托孤大太监蹇硕,堂堂‘西园八校尉’之首,要兵有兵、要权有权,会怕你?
站队很重要,找准目标更重要,蹇硕心里明白,何进才是他最大的威胁,为了自身安危,以及下半生的幸福,一不做二不休,向灵帝进言道:“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
这是要打小舅子的主意了,也不知道灵帝会作何感想。
巧的很,此时灵帝已经是个将死之人,脑袋本来就不灵光,临死之际更加迷糊了,根本认不出是谁在跟他说话,说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本能的哼哼哈哈的应着,表明他还活着。
蹇硕一看,心下暗喜,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嘛,正愁灵帝不答应呢,这下好了,也不用请示了,直接假传圣旨,诏大将军何进入宫,密谋杀之。
哎~
这个蹇硕有点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也不想想,太监就是太监,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眼下皇帝都没了,你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