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是我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大破黄巾
    “皇甫嵩为人正直,乃是东汉最后的脊梁,所以我必须要赶在他前头活捉张宝,然后拿张宝向他邀功请赏;他并非董卓之辈,一定会赏我个一官半职的。”

    赵大宝挺佩服皇甫嵩的为人,就是可怜了他一代名将,先被宦官陷害,又遭董卓毒手,最后竟碌碌无为,直到病死后才获赠骠骑将军之职。

    都死了才给人家封官,有用吗?

    难道还能让死人领兵替你匡扶汉室啊。

    这样的东汉朝廷,不亡,天理何在。

    为了皇甫嵩,必须打倒东汉。

    所有造朝廷反的人,都需要一个理由,赵大宝肯定也能不例外,虽然他跟皇甫嵩并没有什么交情,但是这并不妨碍赵大宝拿他当借口,就是皇甫嵩可能并不领情。

    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眼下还是活捉张宝比较重要。

    “张角已经死了,所以活捉其弟张宝即是大功一件,事不宜迟,全军,出击!”赵大宝果断的下达了进攻命令。

    赵云带着两千先登死士先行出城,赵大宝带着雷公、裴元绍引大军随后赶来。

    来到瘿陶城下时,已是午夜时分,时间刚刚好。

    更巧的是,因为赵大宝已经一个多月没来骚扰黄巾军了,是以他们放松了警惕,城墙上根本就没有巡哨。

    想想也是,这个地方除了赵大宝不知好歹,靠着常山赵子龙的威名敢主动找张宝的麻烦,其他人哪有这个胆量,只要赵子龙不来,瘿陶城就是安全的,所以,这次是他们轻敌了啊。

    而且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赵大宝会以这种方式登上了他们的城墙,甚至都不会想到赵大宝敢来攻城,毕竟城中可是有数万大军,他怎么敢来以卵击石?

    他们最终还是小瞧了赵大宝的胆量啊,谁给他的勇气,常山赵子龙呗。

    既然黄巾军疏于防范,那么对于赵大宝来说,这不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吗?

    这不就等于白送的功劳吗?

    那还客气什么。

    赵大宝大手一挥:“翻墙!”

    一声令下,赵云等人顺利登上了城墙,并悄悄打开了城门,赵大宝让雷公和裴元绍各引一军从东、西两座城门同时杀入城中,而他自己却镇守在南城门外。

    这次并不是赵大宝怕死,是因为他知道城中的黄巾军人数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根本就杀不完,而受到惊吓的黄巾军肯定都要逃出来,万一他们跑到广宗跟张角的主力部队会合,那就麻烦了,功劳至少要被皇甫嵩抢走一半。

    赵大宝才不愿意跟别人平分此功,所以他必须阻止黄巾军南下。

    四个城门堵了仨,至少要网开一面嘛,省得他们作困兽犹斗,数万大军背水一战,赵大宝还真不是对手,所以特意留个北门让他们逃走。

    毕竟大家都是穷苦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对不对。

    这么一看,赵大宝还挺有善心。

    但是来之前他却是这样安排的,等打开城门后赵云带着两千先登死士直奔张宝府活捉张宝,其他人就在城中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就好了。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赵大宝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这种迷一样的场景了。

    这么一看,这家伙还真是心狠手辣,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多时就见城中火光四起,喊杀声大震,接着就听到黄巾军哭爹喊娘的凄惨叫声,赵大宝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摇头叹息:“一将功成万骨枯,想不到我也有机会走上这一条不归路。”

    还没等他发完感慨,就有无数黄巾军从城中蜂拥逃出来,甚至有人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光着屁股就逃了出来。

    “杀!”赵大宝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屠杀令。

    将无威则不立。

    威从何来?

    一定要杀伐果断,该杀则杀,绝不能心慈手软。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为将者,不能只是一味的招降,至少要先把他们打到心服口服。

    弱者只会向强者屈服,过于仁慈的人终将自食苦果。

    现在的赵大宝,已经不是初来乍到时那个看见什么都好奇的穿越者了,他是注定要当大哥的人,他要做个强者,又怎么会向弱者示弱呢,所以,他现在觉醒了:“与我为敌者,杀。”

    瘿陶城之战,他决定不再心慈手软的继续招降黄巾军,先杀了再说,至少要杀掉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死是活,就看到那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了。

    不得不说这家伙的变化还挺大。

    是因为眼瞅着就能活捉张宝,功名利禄已经近在咫尺的原因吗?

    他已经越来越有个大哥的样子了。

    就这样经过整整一夜的疯狂屠杀,瘿陶城内外早已是血流成河,死了多少人已经没办法去估量了,剩余的黄巾军无力抵挡,弃城而走。

    自始至终,赵大宝都只是个冷漠的旁观者,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想笑。

    此时城中已经没有黄巾军了,赵云也从城中冲出来,径直来向赵大宝回报:“大哥,张宝死战得脱,已经从北门突围而去。”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