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李世民你杀兄杀弟
    【杜荷:“太子,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

    【可惜,他们的计划刚开始,太子一党的纥干承基就因为齐王之事被抓了,纥干承基为了不死的太难看,果断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承乾、侯君集、李安俨、杜荷等太子一党被一网打尽。】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唰啦啦……

    御花园中,跪了一大片人。

    侯君集冷汗狂冒。

    杜荷砰的跪下。

    杜如晦早已经去世,没想到他的儿子杜荷居然会跟着太子一起谋反,

    房玄龄摇头叹息。

    房相尚且不知高阳公主的谋反和他儿子房遗爱有关,待会就得轮到他心神俱裂了。

    天幕上,李世民看着跪在大殿中的儿子,目露悲戚。

    【大殿内气氛冷凝。

    皇帝李世民高高坐在上首,看向这个他寄予厚望的长子李承乾。

    “太子,你为什么要谋反?”】

    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太子,自己的高明会谋反!

    距离齐王谋反才过了几天,就又给朕一个爆炸级‘惊喜’,只是这‘惊’太过惊恐,以至于让李世民甚至不想面对。

    李承乾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解脱,他一甩衣袍,完全不顾自己时时刻刻巨痛的脚,砰的一声向着自己的君父跪了下去。

    跪下的那一刻,他心里是畅快的。

    那种隐秘又诡异的快乐,在看到父皇脸上那难以抑制的怒火后,达到了顶峰。

    这一切,似乎从他跛脚的那一刻开始,便一步步的滑向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深渊。

    【李承乾抬起头,用一种无比认真,无比不解的神情看向自己的父亲。

    “父亲,你到底为什么要如此偏袒魏王?”

    为什么?

    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魏王不跛脚?

    是因为魏王惯会演戏?

    是因为魏王聪明?

    李世民勃然大怒:“我在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李承乾平平淡淡的看向已然失控的父亲。

    “我就是在说我为什么谋反。”

    “谋反是为了自救!”

    “谋反是为了活着!”

    “父皇,你忘了李承乾这个名字是谁取的么!是我的爷爷,是你的父亲!”

    最后一句,李承乾歇斯底里的吼出。

    “父皇,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上位的么?”】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彻底把李世民给惹火了。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逆鳞。

    【李世民急急忙忙地走下皇座,一脸阴沉的看向李承乾。

    “孽障,闭嘴!”

    李承乾怒吼。

    “父皇,你杀了你的亲哥哥李建成,你杀了你的亲弟弟李元吉!”

    “你忘了吗?”

    “你忘了!”

    “玄武门之变如今才过去不过17年时间,你就把一切都忘了!”】

    李承乾的话终于把李世民惹的失去了理智。

    他狠狠的甩出手中的皮鞭。

    只一鞭!

    李承乾从额头划过眼角,再划过嘴角留下了一条深深的血痕。

    李承乾当了一辈子的好儿子,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然放弃了这种身份。

    摸着自己受伤的脸,李承乾看向父皇那张失控的脸,他心里越发的失望。

    【“你忘了玄武门事变之时,是母亲!是母亲苦苦的守护在我的房前,是母亲拿着剑护着我!”

    “父皇,你忘了母亲临终前对你的嘱托!”

    “父皇,你想要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

    “你让他住进武德殿!”

    李世民闭目不想再听。

    他心里觉得李承乾愚蠢不堪,又是无奈又是痛恨。

    身为太子,如此没有容人之量,李泰是他的亲弟弟!】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魏征猛然转头看向李世民,满脸不可思议。

    太子说什么?

    太子说,陛下让李泰住进了武德殿!

    那可是武德殿啊!

    整个皇宫里面,谁不知道,武德殿就是未来的皇帝,现在的太子才能住的地方。

    那里简直就是如同‘东宫’一样的存在。

    可是李世民居然让魏王李泰住进武德殿。

    房玄龄也傻眼了。

    天上的陛下,是贞观十七年的陛下,莫非以后,陛下真的动了废除储君的想法。

    满朝文武小心翼翼的抬头打量着陛下的脸色。

    就连程咬金这个精明鬼都面露诡异的看着皇帝。

    天幕上画面再一变。

    【李承乾,唐太宗嫡长子,619年武德二年,在太极宫的承乾殿里出生了。

    李渊非常开心这个孩子的出世,亲自给自己的皇孙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

    ——李承乾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武德年间,李承乾受封中山郡王。

    史书记载,太子为人非常聪敏,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从小,李承乾便在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等大儒的教导下成长。

    孔颖达: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所以,太子的聪慧并非是虚假。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