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万国来朝,天可汗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后,横扫突厥!

    灭东突厥,驱西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灭薛延坨汗国、灭回纥、灭焉耆、灭百济……灭龟兹、灭疏勒,征服于阗国!!!

    驱吐蕃,大破高句丽,夺内蒙外蒙,辽东,西域,打到俄罗斯贝加尔湖!

    在太宗文皇帝的庇佑下,大唐的子民能在狼居胥山上赏银霜飘雪,能在恒河里望月!

    毫不夸张的说,李世民打下了大唐半数疆土!】

    考场内皇帝们看傻了,万朝众人也傻了。

    那一个个国家的名字,居然全是一个皇帝在位时打下来的???

    离谱啊!

    如此恐怖战功!

    【太宗皇帝横扫四方夷狄,你以为外族恨他吗?】

    【不!】

    只见天幕上散发一道道璀璨的金红色光芒。

    大殿中,有着穿着各种各样服饰的异族人。

    一个男人站在前面,看向皇位之上那至高无上的帝王,虔诚叩拜。

    【高昌国国王:“大唐一统四海,天下云集,震烁古今,我们高昌、于阗、疏勒、康国等29国商定,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名曰:

    ——天可汗!!!”】

    【什么叫‘天可汗’?

    就是草原游牧部族信奉的最高天神,是草原诸国的万王之王,诸国共主!

    是腾格里天!

    是四夷拜服的‘天可汗’!】

    嬴政:∑(?〇О〇)惊的坐起!

    刘彻:(д) ??难以置信!

    即便是卫青和霍去病,也没有做到如此战功!!!

    匈奴问题更是没有得以彻底解决。

    李渊位面

    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世民身上!

    这便是秦王未来之功绩,唐太宗李世民之功绩???

    有此君主,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死而无憾矣!!!

    李世民看着天幕,心中波翻云涌、狂风呼啸,刚刚还沉浸在渭水之耻中的李世民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惊呆了!

    震撼,心绪万千难言!

    一时之间居然震的出不了声!

    我李世民,未来这么牛逼?

    “哈哈哈!”

    李世民畅快大笑,自豪的看向一旁的老头李渊,“阿耶,你看到了么?”

    你儿子我,做的不错吧!

    你偏心李建成,如今心里有没有后悔!

    李渊难以置信的吞咽着口水,这天上说的是我儿子,李世民???

    他知道李世民骁勇善战,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唐在他手上,如此的大放光芒!

    万国来朝啊,那可是万国来朝,还如此的心悦诚服。

    更可怕的是,天可汗!

    那群草原人有多骄傲,有多难以征服,他李渊再清楚不过了!

    可如今,他们叫我儿子‘爹’???

    李渊脸涨的通红,又是自豪,又是被面前这个刚刚玄武门事变杀了哥哥和弟弟的李世民脸上那股得意之情,气歪了鼻子!

    万朝百姓:如此赫赫战功,那这大唐的百姓岂不是过的苦不堪言?!

    刘彻:这李世民莫不是晚年和我一样,落了个穷兵黩武的名头!

    【你以为唐太宗,李·隋末超级载具杀手·秦王·世民,他穷兵黩武吗?】

    【并不!】

    【恰恰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唐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之心!】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资治通鉴》——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正是因为太宗李世民宽容博大的胸怀,天下无一不诚服,臣子无一不尽心。】

    众人屏息以待。

    【贞观初年,大唐有霜旱之灾。

    关中饥荒,米粮价贵,百姓生活困苦。

    一斗米(12.5斤)的价值高达一匹绢布的价格,大概是200文钱。

    可刚刚登上帝位的李世民,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大唐的物价便稳定了下来。

    米价快速下降,到了三文钱左右!】

    (一文钱相当于75元购买力)

    隋朝百姓:三文钱???

    就用了三年时间,把价格从200文打到了3文?!

    这是人?是神仙啊!

    【除此之外——

    贞观之治期间,大唐的政治清明,除了经济正在快速的复苏,文化产业也是急速繁荣。

    毕竟有能歌善舞的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典范,全国上下,歌舞之风盛行!

    长安第一舞王,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大唐彻底击败东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在唐太宗举行的庆典上,亲自为唐太宗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献舞。

    自此,长安歌舞之风越发盛行!

    从小的来说,太宗皇帝李世民,仁德在还能怜惜宫女之苦。

    隋朝末年,隋炀帝无休无止的网落天下美女,尽数收纳进后宫。

    (据说,隋炀帝后宫中的美女高达-,其中临幸过的上万。存疑)

    贞观二年,太宗皇帝将幽禁在宫禁中的宫女放出皇宫,让她们自行出宫寻找配偶,不仅是为了爱惜费用,更是想让每个人都能遂其所愿,前前后后从掖庭放了三千多宫女出宫。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