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5章 在钢丝上双手弹琴(上)
    【我上次见到汪霖这位沉默寡言的小同志时,还是在我去年前往法国搞研究前夕。

    当时他坐在一众中老年同事里,虽然很少说话,但我却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一直带着不满和不安在物理所工作。

    但考虑到我对二机部九所之外的其他单位实在不好多说什么,因此我只是简单与他聊了几句,随后给他买了个黄桃罐头,希望他能振奋起来。

    只是我没想到,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竟然已经在希羽组研究所工作了。

    ——周辉,1984.1.16】

    “所以,你刚入职后拿到的收入是原来的四倍以上?”周辉立刻发现了问题所在。

    汪霖先点头后摇头:“对,但这不是我来这里的原因。在帝都那边,排在我前面的人太多,不只是我的导师,还有一大堆资格比我老、人脉更广的前辈。就算我再努力,每年最多只能拿到两千元,这种情况下我几乎什么研究都做不了。”

    “这里的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之间都是平行的,没有什么特别顺序,直接从研究所分到每个人的两万美元起步的科研预算中划拨就可以——联席会议目前只对二十万美元以上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审核。”

    “我目前是第四研究室的,还没有正式担任发言人。也就是说,只要我能拿出研究计划,李佳悦教授就能点头,给我至少两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我只在需要购买单台一万美元以上的特定设备或药品,又或者是要求更高的科研经费时去找联席会议就好。”

    周辉大受震撼:“希羽组这边不是有一百多人吗?”

    “科研人员刚超过三分之一。就算加上研究生也不到一半。就算这样,科研费用反而还不是研究所的主要开支。这点我至今还没理解……”

    两人在之后的交谈期间,周辉不断地被希羽组的富有吓到:“每年在伙食方面就要花二十万元,科研经费两百万美元起步,但主要精力都在赚钱上?”

    “是这样。希羽组这边有一个疯狂的想法——通过不断地努力,在五到十年时间内,逐步实现只用每年的利息满足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基本开支的目标。就像研究所内流传的笑话说的那样——‘如何每年有两百万元可以花?很简单,直接存上亿的钱,然后把利息取出来就好。’”

    听到这里,周辉下意识地问道:“有先例吗?”

    “有的。灰风大姐,也就是冯琪诺说过,外国的不少名牌大学都有不少来自校友的捐款,动辄就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这些钱的利息暂时不能支撑他们的研究,但只要用这些钱去做高回报率的投资,就可以抵消掉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或者是给学生提供福利,确保大学可以更好地吸收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国家的学生。”

    “这种方案在国内,只有希羽组能做。我原来的物理所甚至是全院都还做不了——毕竟我们没怎么接收过其他单位和企业的捐款,更不用说什么个人赞助了。”

    “实际上,希羽组研究所主要是在接受夏希羽本人和微羽集团不定期的大量捐助和分红,后者是写在希羽组和微羽集团两边的合同中,通过联席会议为法人确保的。而微羽集团不仅能用港资企业的身份帮希羽组研究所完成成果转化,还能用他们自研的一批核心技术获得专利授权费或直接生产产品进行销售。目前为止,收益都非常不错……”

    随着汪霖的介绍,周辉发现希羽组的强大并不只是在科研方面,还在商业运营方面。

    “那……你觉得这里的研究环境怎么样?”

    汪霖思考了好一会后,最终准备用一个特殊的角度解释:“您见过我们研究所的李佳悦教授吗?”

    “李佳悦?没有……”

    “她是一位美籍韩裔的天文学硕士。我前几天吃晚饭期间跟她聊天体物理的时候认识的。那天晚上,她非常兴奋地和我这个物理学本科生聊起了她进入研究所至今做的研究……”

    当周辉从汪霖口中听到李佳悦的成果大多都与天文学几乎没有关系,而是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做出了一批重大发现,他竟然感到一丝欣慰。

    “……她提出的很多实验在我看来都不免有些匪夷所思,但这边不仅给她批预算,还有包括夏希羽本人在内的不少同事都主动帮她完成实验——尤其是在数十个国家工作过的的瓦格纳小姐和关原医生。”

    “后者暂且不说,前者虽然只是西点军校毕业的雇佣兵出身,但她对科学研究也很有兴趣,甚至给李佳悦教授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于是她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李佳悦教授的两篇论文中——她在那两篇论文里都是第二作者,研究所里的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您也知道,在咱们那边,不论是哪个所,大家都基本上是各做各的,合作研究已经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少。相比之下,这种自由组合的氛围太难得了。更不要说这边还在进行不少跨学科的研究。”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