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唐风拿出了一个册子。
他朗声对众人说道,“这是本王关于军旗、军歌、军服、军衔制以及军功章的一些思路与想法。”
“大家可以先看看。”
石刚双手接过册子,认真地翻看起来。
唐风这时转头看向礼部尚书杜国清,“杜尚书,军旗、军歌、军服可以向西疆全体官员征集。”
“一经采用,给予相应的奖励。”
南宫岳接过话头,微微摇头,“主公,下官以为,这件事还是不宜太过于大张旗鼓。”
“一来各级官员本身就有不少事情要做。”
“若是让他们参与的话,他们自然想在主公您的面前挣表现,从而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
“再则,若是通过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会让各地藩王对西疆更有戒备之心。”
“因此下官以为,这件事在小范围内解决完成就可以了。”
吴勉此时也赞同南宫岳刚刚的说法,“主公,南宫大人所言极是。”
“这件事不宜大张旗鼓地宣传。”
“如今有了主公您的思路与建议。”
“您放心,我们内阁会商量着把这件事办妥。”
唐风闻言,想了想,“南宫大人刚刚的提议在理,是本王思虑不周。”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南宫岳笑着抚须,“这本册子上面,主公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我们也不过是在主公这明确的思路上进行完善而已。”
唐风闻言微微颔首,而后转头看向正在认真翻阅册子的石刚,“老石,关于军衔,你可以结合荡寇军的情况。”
“看本王这一版是否合适。”
“若是觉得需要有更改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石刚认真地看着手中的册子,“主公弄出来的军衔制,对于军人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改变。”
“自古以来,军队都只有官衔,而没有这种能够直接展示其身份与贡献的军衔。”
“末将对军衔也是通过主公才有所了解。”
“末将认为,主公所提出的这套军衔制,已经完全囊括了一般士卒,中级将领和高级将领。”
“已经非常完美,末将说不出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
“毕竟,这是从无到有的改革,末将之前更是一无所知。”
“同时对于军功章的构思,也是前所未有。”
“若是加上其他几项变革,不仅能够提升荡寇军全军的凝聚力。”
“还能够刺激百姓更加踊跃地参军。”
册子上的内容,唐风思索了许久。
最后他还是认为自己对子弟兵适用的那套军衔体系最熟悉。
同时那些肩章也最是威武霸气。
再说那是一个大国集千万能人的智慧成果。
自己要是不照着抄作业的话,那就真的太蠢了。
随着石刚的话音落下,南宫岳笑着抚须,
“石将军,即便是现在,想要入伍加入荡寇军的百姓,也是非常多。”
“每次征兵的时候,都是从团练中优中选优。”
“兵源的问题,石将军完全不用担心。”
听到众人这么说,唐风眼前一亮,摩挲着下巴思索起来。
既然现在有这么多人想要参军,那么是不是可以搞一搞义务民兵。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治下的男子都经过服兵役的锤炼。
从而有一定地军事素养。
若是他日需要扩大兵员的时候,这些人就是最好的预备人员。
就算不是全民皆兵,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扩大兵员基础。
唐风现在不知道,今日民兵预备役的构想,让整个西疆百姓,更加尚武。
想到这里,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众人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都不由得震惊于他的思路跳脱。
刚刚众人还在谈关于军队革新的事宜。
他这突然就跳脱到民兵预备役上面来了。
石刚合上册子,思索片刻,赞同地说道,
“末将以为,主公这个想法可以试试。”
“预备役中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挑选进荡寇军。”
“如此一来,荡寇军的实力也将会越来越高。”
说完之后他微微一顿,“只不过,增设民兵预备役的话,就又要多一笔不菲的开支。”
“就算预备役没有军饷,吃穿用度也要花费不少银钱。”
欧阳正恒试探地补充道,“下官以为,每年一两万人预备役的开支,西疆府衙还是能够承担。”
唐风心中稍微盘算了一下,点头赞同,“欧阳大人说得不错。”
他看向石刚,“那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从圣元节后开始。”
“从团练中征招民兵预备役,暂定人员一万人。”
“预备役的训练时间为期一年。”
“一年之后表现优秀的士卒,选拔入荡寇军。”
“其余的则给一笔费用,退伍回家。”
“而后又征招下一轮。”
他顿了顿,“预备役不用上战场。”
“不过需要配合三法司执行一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