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会看上他的这个小生意吗?显然是不会的。
谁做的,不用猜就知道了。
蓝枫没想到苏畅会搞这个。
搞吧,这些天南方的销售情况日渐火爆。
吴老板又在加急生产。
他传回来的信息,是已经有很多厂开始着手入局了。
所以这个产品,用不到年底,满大街都是。
这个时候进来,想要赚钱,呵呵!
蓝枫冷笑,电话里通知孙冉冉。
为每个批发商制定返利计划。
比如进货总额不到300万,如果月底进货到300万,多返百分之十的利给他。
进货不到200万的,月底达到200万,多返利百分之八。
反正就是给每个批发商制定进货让利计划,倒逼他们凑单,让他们有库存。
第一是让批发商手里有足够的库存,第二这也算是变相降价。
苏畅正式开始创业,说是让她管理,但是没什么经验,张远还是给她配了个秘书。
这秘书是某车间的副主任叫李苍岳,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当的熟悉。
所有事情,基本都考虑到了,从蓝枫厂里挖过来的人,都是他亲自去谈的。
挖过来人之后,也就三天,样品就做出来了!
部分原材料就近采购,很快就投入了生产,甚至比蓝枫当初投入生产用的时间都短。
在样品出来之后,苏畅立马激动起来。
这产品她以前不知道蓝枫有多大的利润,样品做出来之后,知道了成本,发现竟然如此的暴利。
激动的她回学校都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回寝室都睡不着觉。
她仿佛看到了日进斗金的美好场景。
看到了在商业上,超越她父亲的美好未来。
看到了把蓝枫的厂子打的喘不过气来,他跑过来跟自己和解的场景。
终于能生产的时候,她迫不及待的就扑向了市场。
说好的她负责管理,销售,总不能什么都不做,所以苏畅主动的去做市场。
自己一个人,当然是不行,而且为了在厂里有话语权,马志文准备的那十万,也已经投到了厂子里。
所以马志文自然就成了他的小跟班,而且还能给她当司机。
两人第一次做生意,带着样品,兴高采烈的去跑市场。
为了跟蓝枫的品牌竞争,自然把价格定的比蓝枫的批发价格低。
但是到了市场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批发市场的批发商手里都有库存,而且按照让利的价格核算,苏畅推出产品的价格,还没蓝枫厂里的便宜。
而且批发商还不信任他们的产品质量,因为这玩意也怕泄露,也怕漏电、爆燃,蓝枫的产品至少在市场上验证过一段时间了。
质量上相对比较放心。
而且市场对蓝枫的产品有了一定的认可度。
所以没有理由进新品牌的货。
苏畅第一家碰了一鼻子灰,又去了第二家,第三家。
整个一天的时间,她们俩一开始的激动心情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才发现生意真难做,销售更难做。
而且发现蓝枫最近推出了让利,让好多的批发商又进了一批货,库存基本都够卖到年底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收获。
有小店愿意进他们的货,可是那种小店,都是市场上搞零售的,一个月也卖不了几十个。
两人兴高采烈的去市场,无精打采的回了家。
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坚持了三天,也只卖出去几个小店,大批发商一个都没有谈成。
这让苏畅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参与跟蓝枫这个产品竞争不知道对不对。
而马志文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要想市场认可他们的产品,那就要蓝枫的厂子倒闭。
两家产品,只有蓝枫的厂子倒闭了,他们经营的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
这三天跑市场下来,马志文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想法。
这厂子他投了十万,是他跟父亲保证到年底不问家里要一分钱,才拿到手的。
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他接下来两个多月得喝西北风。
卖不出去,自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跟苏畅吵架。
两人越吵越凶,最后分道扬镳,自己卖自己的。
苏畅虽然上火,但是还没到绝望的时候,因为他们面对的只是本地市场,全国市场那么大,总有销售渠道。
果然,苏畅这天接到了一个电话。
自称在市场拿到的她的名片,约她谈一谈暖手宝批发的事情。
这是苏畅接到的第一个主动联系她的客户,兴高采烈的就去见了面。
对方是个南方人,一口普通话特别的不标准。
但是人长得却是高大帅气!
还开着一辆价值百万的保时捷卡宴。
“您好,我叫康正信,没想到苏总监如此年轻,还这么漂亮!”
康正信一见面,就夸了一句苏畅。
人也非常的有绅士风度,跟苏畅握手,一触即分。
还给苏畅拉开椅子,让她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