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过了年,到了二月更紧张了。
韩清韵在空间的图书馆里查了几回资料。心一直吊着,这场冲突马上开始,也很快结束,但之后又进入漫长的冲突期。
她不知道莫从之和韩立冬会参战多久。
但一旦爆发,韩云深和赵桂云那边算瞒不住了。
终于,到了让人窒息的日子,报纸上已经报道打起来了。
韩云深手里的报纸掉在地上,“赵桂云,赵桂云?”
他朝厢房的方向喊,赵桂云不在厢房里,她在前面店铺,店铺请了俩回城的知青当服务员。
去年年底大批知青回城,这次的知青回城潮,让城里压力倍增,这些回来的人总不能让他们没事干到处溜达吧!
街道,居委会,知青办的都找过韩家,希望韩家能给解决几个。
赵桂云也很为难,这些知青大部分都不会做针线活,让她们做服装,那不是难为人吗?后来韩清韵说咱家请两个服务员帮着卖衣服吧!
特别是咱们家做的服装,一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穿的,让服务员穿上样品就是一个活广告,就这样,韩家挑了两个回城知青在前边的店铺当服务员。
因为这个,韩家还作为典型被官方给夸了。
赵桂云这个老板现在比员工忙,她要看着服装店和菜铺,还有小加工厂。
小加工厂里有韩秀芝和赵春玲在,赵桂云不多操心,主要是服装店和菜铺她要重点关照,还要带老三的两个儿子,每天忙得像陀螺。
她正在前面店铺收钱,就听见韩云深“鬼叫”。
“哎呀我天,出啥事儿了喊这么大声?小刘小周,你们照看着点儿,我回后院儿看看。”
“哎,赵姨您去,这有我们呢!”这俩服务员挺好,勤劳肯干还负责,嘴也甜。
赵桂云不是抠搜的人,只要干得好,每个月除了工资还给点奖金。这更加刺激了员工。
交代好两个人,她从店铺后门出去进了自家院子,“喊啥呀喊,来了来了?咋的?又拉了还是又尿了?”
他跟韩秀芝要是在前面忙活,两个小孙子就要交给韩云深,韩云深一个人哪带的过来?
好在韩清韵的两个娃儿,现在能到处跑了,有大壮二壮带就行,不然两口子真的要请保姆回来带孩子了。
赵桂云跨进屋里,见韩云深的脸色,难看的不行,两个小孙子在炕上坐着,两个孩子已经七个月了,能坐着玩儿了。
这也没啥事儿啊!?这是咋的了这是?
韩云深把报纸递给赵桂云,“你看,报纸上写了,打起来了。”
赵桂云接过报纸看,可不是?“真打了?我天,那从之……哎!担心也没用啊!”
韩云深,“你忘了,老四走之后,咱们接到他的信,信里写他调到KM军区了,这次打起来,他那里正好跟那边对上。”
赵桂云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韩云深,虽然当时生气,恨不得把那不孝子再塞回肚子里,可到了这时候,当父母的还是放不下。
赵桂云咬牙切齿,“那两个老王八犊子,把我儿子调到那地方去,是不是就打算让我儿子去送死的?
要是,要是老四,老四有个好歹,我就,就跟他们拼命。”
嘴上说不要儿子了,但哪能真的不要,那是自己的亲儿子。
韩云深缓缓坐下,“老四,不会有事,一定不会的。”
也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赵桂云听。
家里有俩上战场,一家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可以说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有消息来。
没有影响的是他们家的生意,尤其是服装店,说是日进斗金也毫不夸张。
去年服装店开起来,干了一个多月,赵桂云就把欠韩清韵的钱还了。
现在做出来的衣服都不够卖,边角料也真的都用上了。
就边角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够一家子开销,外家给工人开工资了。
最近,韩星河在联系屠宰厂,为啥呢?因为韩家还想做一个买卖,那就是卤菜生意。
这想法出自于韩秀芝。
她是这样跟赵桂云说的,“妈呀,咱们做卤菜生意呗!?这买卖做起来一定赚大钱。”
赵桂云,“你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上哪儿整那些肉和猪下水去?
就是有肉和猪下水也得要肉票,上那整肉票去?”
韩秀芝,“妈,你说我能说那些没影的事儿吗?
我跟你说,星河有个同班同学,同学他爸是屠宰场厂长。
这同学跟星河关系还不错,咱们试试行不行,行咱就办,不行就拉倒。”
赵桂云,“还有这好事儿呢?要是能成,这买卖绝对赚大钱。”
韩秀芝,“妈,咱家卤菜方子是小妹的,所以咱这买卖得有小妹一份儿,你说行不行?”
赵桂云能说啥,她能说这主意太好了吗?那方子本来就是她闺女的,算她闺女一份不是应该的?
这就是赵桂云对大儿媳妇儿满意的地方,也愿意对于大儿媳妇儿好,因为大儿媳妇儿实在,有眼力劲儿。也明白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