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毒士:活阎王驾到!百官通通闪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自此计后,无人再敢贪墨赈灾粮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程彧竟然真的还有后招?!

    “难怪他要往米袋里掺沙石,原来是想借机让百姓举报。”

    “除了他闲着没事让人往米里掺沙石,再差的米粮里,也不会有豆大的石子!”

    “可是,程彧怎么知道,京城有粮铺在卖赈灾粮?”

    参与盘剥赈灾粮的官员们,一脸怀疑地打量着周围的同僚。

    特别是户部的那些人。

    程彧这三日里,除了呆在户部的粮仓前守门,可哪里都没有去。

    一定是户部里出了叛徒!

    许尚书厉目扫视着粮食官等人,没有发现异样。

    他心中生疑:别说程彧了,连程实都没接触过赈灾粮,怎知其中的猫腻?

    此念一出,他立即出列稳定人心。

    “陛下,赈灾粮乃是由户部全权负责,向下级层层派发,程彧方才的意思,是我们户部失职,导致赈灾粮流落到粮商手里?”

    “程彧,你可有确凿的证据?”

    提出让百姓举报之法,却故意没说下文的程彧。

    就是要让此事的主使者露头。

    见许尚书质疑,他当即反问对方。

    “今日粥棚里的数量和平时没有差别,而新的难民全部被截留在城外,可一袋三十斤的米里,我让他们掺了十斤沙石,请问多出来的米去了哪里?”

    还能去了哪里?

    当然是揣进了我的腰包里!

    许尚书被问得哑口无言。

    萧九龄见状,顿时柳眉紧锁,声音低沉地接下话茬。

    “一定是有人中饱私囊了!”

    “陛下英明。”

    程彧拱手称赞。

    萧九龄却依旧没有舒展开眉头。

    历朝历代的赈灾粮,都会被层层盘剥,流入粮铺,他们为何敢欺上瞒下?

    除了有着严密的利益链,不担心有人暴露,更因为民不告官不究。

    “程爱卿,你认为会有人来举报吗?你认为以前没有百姓举报过吗?”

    提到这一点,萧九龄自嘲一笑。

    先帝无决断之能,执政二十余年,不知养肥了多少贪官。

    刚开始或许还有举报的百姓。

    但官商相护、官官相护。

    百姓对官府与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又有谁肯冒着性命危险,配合她的命令?

    像程实那样的忠臣,就是前车之鉴。

    许尚书刚才还被程彧的责问,弄得下不来台,只能选择装死。

    想到程彧的这一计,最终还要落实到有人举报和举证上面,忍不住嗤笑出声。

    “程御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假,可是,有钱没命花,谁敢拿这笔钱?”

    光是举报无法定罪,必须查证。

    在查证的时间内,举报人失足落水,家中走水很常见吧?

    有许尚书出声反驳,原本还担心真有人举报的其他官员,暗中松了口气。

    回过神来,开始攻讦程彧。

    “陛下,不能再任由程彧胡闹下去了!”

    “举报者赏白银千两,国库可没有多余的银钱,养肥那些捕风捉影的刁民!”

    “若放任民间举报成风,官府每日只管查证,就无法做事了!”

    反对者众多。

    说明参与者众多。

    萧九龄的视线在那些反对者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程彧的身上。

    “爱卿此计有几成的把握?”

    若是没有人胆敢举报。

    她损失的是颜面,程彧丢掉的可是性命!

    “回陛下,我有十成把握。”

    程彧对着那些毫不知晓,剑已悬在脖颈上的贪官们,放出豪言。

    “只要陛下下令,不到片刻,便有数不尽的百姓,前来举报!”

    众官员们反对的浪潮更加高涨。

    “胡说八道!狂悖乱言!”

    “真有赈灾粮流通于粮铺之间,京城的百姓早就举报了,还用得着等他程彧来当出头鸟?”

    自古民不与官斗。

    连陛下想惩治他们,还需要抓贼抓赃,否则失去了皇帝的信用,皇位不保。

    这些自古以来,便趁着国难时发财的官员,根本不信,仅凭程彧的三言两语。

    世道就能改变吗?

    程彧丝毫不慌。

    “以前赈灾粮里没掺沙石,他们可以转手卖给京城的百姓,当地百姓畏惧官权,一家老小的性命全部被人拿捏在手里,自然无人胆敢举报。”

    “可如今掺了沙石的赈灾粮,只有贫苦百姓和难民才愿意争相抢购。”

    此言一出。

    知晓内情的粮食官,呼吸猛地一窒。

    不好!

    原来程彧往赈灾粮里掺沙子,和往锅里掺沙子的效果,确实大不一样!

    然而,等他反应过来已然晚矣。

    程彧还在不紧不慢地向萧九龄解释。

    “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听说举报能得千两白银,拖家带口的不敢尝试,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难民呢?”

    “只要贫民与难民的基数够大,总有几个不怕死的。”

    “早在当初向陛下献计,往粥里掺沙子时,臣便想到,利用此计,不仅能揪出克扣难民赈灾粮的蛀虫,还能让大周往后,再也无人胆敢贪墨赈灾粮!”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