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从停职检讨到权力巅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萧林升是个人才
    安山市。

    市委市政府。

    市委书记办公室内。

    作为安山市委书记,整个南江省最为年轻的地级市一把手,严峻不仅仅内心有着自己的一份骄傲,从执政经历和个人能力上来讲自然也有着过人之处。

    最近一段时间,严峻可以说是既欣慰又恼火。

    欣慰的是五泉县一举粉碎肖宇翔犯罪团伙,不仅仅解决了自己胸口多年以来一直悬着的一块巨石,而且还顺藤摸瓜敲掉了全市包括市区和几个区县的二十几个黑色势力。

    在扫黑除恶,整顿社会治安工作方面,安山市近期可以说是在全省都拔得了头筹。

    因为这个事情,省委省政府甚至专门下发了嘉奖的通知,不仅如此,据说省委领导在内部的工作会议上还不止一次把安山市的治安工作作为示范典型进行了点名表扬。

    对于严峻而言,这自然是今年工作中出现了的一个意料之外的亮点。

    尤其是在他冲击省部级的关键时刻,这样一个亮点工作自然更是令人振奋。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严峻心底也是恼火的不行。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去年说起。

    97年的7月份。

    上级正式提出了用3年时间让多数大中型公有制企业摆脱困境,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随即就正式开启了三年的国企改革浪潮。

    而到了去年的会议结束之后,生改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的下发,则全面阐述了企业改革的目标。

    作为南江省传统的轻工业基地,安山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大中型公有制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山市就没有压力。

    就目前而言。

    安山市有三家国企改革的压力极大,分别是安山市国营纺织厂、安山市国营食品公司以及安山市国营农机厂。

    这三家企业不仅仅公司规模大,即使是放在南江省也是排名前三的大企业,而且公司的职工数量多。

    如果是放在以前,坐拥这三大厂的安山市委市政府自然是走路都带风,然而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利润下滑,财政补贴连年增长,安山市委市政府如何对这三家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压力也是不断增大。

    要知道。

    对这三家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首要解决的就是亏损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控制成本就是第一步。

    进一步说,要想控制之本,裁员就是必须的。

    问题就在于,最近几个月,为了这个事情,整个安山市委市政府早就已经变得鸡飞狗跳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凭借一个安山市根本就无法消耗这么多的下岗职工,毕竟仅仅一个纺织厂和食品厂,员工的数量加起来就高达数万人。

    “这就是你们想的办法,做的方案?”

    办公室里。

    负责这国企改革的副市长早就已经被严峻骂得狗血淋头。

    但是看到严峻一脸暴怒的样子,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严书记,我们已经认真研究过上级的通知和其他文件,也借鉴了一些其他大型企业的做法,现在确实没有更好的路子了。”

    “对于国企的职工,现在只能是让他们大规模地下岗,对于其中的一些优秀人员可以继续留用,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他们自谋职业,市里根本就安排不了这么多的人。”

    屋子里。

    砰地一声。

    这位副市长刚说完,严峻就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简直就是乱弹琴。”

    “这么多人说下岗就下岗,万一出现社会负面影响,造成了动乱谁负责?是你们还是我严峻?”

    面对暴怒中的严峻,这位副市长也是一言不发,根本就不敢与之争辩。

    但是心底的苦涩可想而知。

    他倒是想有其他的办法。

    问题是现在根本就不是想办法的问题,而是想出来了办法也没有条件执行。

    下岗人员的安排,要么就是再就业。

    但是安山市有企业能接纳吗?

    这条走不通,要么就是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发放一笔比较可观的遣送费,但是这比前面那个办法的困难更大。

    市财政哪里有钱来应付几万人的经费问题,这不是一块钱两块钱,而是数以亿计。

    办公室里。

    严峻狂骂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不过屋子里的气氛也变得很压抑。

    一直到过了足足十几分钟,严峻才结束这次谈话。

    然而等那位副市长离开之后,严峻也是越发地头疼不已。

    他当然知道下面的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恐怕不只是他严峻压力太大,全国哪个地方都是如此。

    啪地点了根烟。

    严峻狠狠地吸了两口,等脑子里冷静下来,这才转头盯着桌子上的那份材料,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也不知道是在想些什么。

    这份材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文件。

    而是一份由她的小姨子叶小凤帮忙送到自己这里的文章,文章的标题也很有意思,竟然正好就是《关于全面深化和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而文章的署名则是萧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