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6章 不成功就成仁(上)
    “虽然这是第一次开这种飞机过去,但是我们也只有一次机会,必须100%成功,不成功就成仁!”

    “放心吧,我们从长白山出来的时候,就都抱有这个念头了。”

    听到这话,唐亮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

    “既然如此,话不多说,我们立即出发。”

    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一架架【PBY-1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相继从滦河中滑行起飞,靠着滦河两岸燃起的火把,飞机直接迎着夜幕飞上了高空。

    “还有几个小时天就亮了,祝你们一路顺利。”

    夜幕下围观的众人敬着军礼,用目光一一护送着这24架飞机离开视野,没入黑暗之中,只有夜空中隐约亮起的点点灯光可以看出飞机的大致踪迹。

    “我们放唐亮亲自坐飞机赶去长白山,是不是太冒险了?”

    众人都点了点头。

    “但是也只有他能带着这么大一个机群赶过去,而且按他的说法,飞机起飞着陆时都是最危险的时候,稍不小心就会机毁人亡,不是熟悉飞机的人,谁能让这人赶过去?”

    “咱们这些人里面,也只有唐亮最懂飞机了。”

    关于唐亮亲自压阵带着水上飞机赶回长白山附近的鸭绿江降落之事,可以说在北上纵队和冀东根据地这儿全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八路军总部和延安也是颇有争议,不过最终总部和延安还是勉强同意了让唐亮亲自执行这一计划的行动,不过倒也补充了一句。

    “务必保证自身安全,如着陆情况不对,当以保存机队实力为上。”

    简单的说,见敌情于我不利,允许大家扭头就跑——大家不怪你!

    “这次的飞行路线先往渤海里走,然后再向鸭绿江方向折转方向;虽然路程远一些,不过等华北派遣军发现情况不对时,哪怕天已经亮了,这些飞机也已经到了渤海湾上空,应该不容易被发现了。”

    “就算被渤海湾的船只发现了,他们不管是通知华北派遣军还是关东军,时间上也都来不及了;但是最危险的是回程,回程可是大白天,只怕鬼子的飞机就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了。”

    “这次行动还是太冒险了,真的值得么?”

    “你没看杨俊恒那句话么?‘如果没有雾灵山根据地搭救,我们之中多数人早就死过一次了’——这分明谁都劝不动了。”

    “嗨!!!”

    “有他们去吧,我们在冀东这边加紧将晋察冀其他军分区送来的东北籍同志安排好,同时也向热河的关东军打上几炮,让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我们这边——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他们一切顺利。”

    “只是为什么把维克多他们也拉上去?我不理解!本来这飞机就塞不下几个人,带不了多少货物,他们还上去2个人,转一圈就回来,这不浪费飞机的乘客空间和载重嘛?”

    “我也不理解,不过不管是晋察冀军区还是总部都同意了这个意见,我们认真执行就是。”

    ……

    “天快亮了,我们已经能看清渤海了。”

    “目前我们这架飞机的雷达上并没有反应,鬼子应该没有发现我们,否则早该派出飞机或者打开探照灯了。”

    “谢天谢地!”

    “海里的这些船只不用防备么?”

    “别担心,我们很快就能越过他们了,他们弄不清我们的行踪。”

    唐亮望着渤海湾里隐约能看到烟囱火光的船只,只能宽慰着杨俊恒等人,尽管自己的心脏也是在砰砰乱跳。

    毫无疑问,这次飞行行动必然风险极大,众人只能赌鬼子不管是华北派遣军还是关东军都来不及反应。

    只是从目前情况看来,一切顺利,这让唐亮悬在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下了一半。

    “我刚问了飞行员,按罗盘显示,再有半个多小时我们就能抵达鸭绿江口,届时天多半也蒙蒙亮了。”

    “让飞行员继续密切关注雷达,这次一定要成功。”

    如果这次不能成功,等鬼子有了防备,要来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偷渡”式的空运,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第一次空运,风险固然大,但是成功概率也是最高的。

    而且为了保证成功率,唐亮还冒险采取了夜间起飞,毕竟按唐亮的记忆,各大列强的夜间战斗机基本上是在1943年才出现的;哪怕这次行动的前半段不幸被鬼子发现了,多半也能靠着夜幕躲过鬼子的追踪,从而提高行动的成功率。

    此次行动风险最大的仍然是回程的路,那可就是大白天的行动了;虽说也可以让这些水上飞机漂在鸭绿江等天黑了再飞回来,但是一个大白天都泡在鸭绿江里,赌鬼子没有派伪军巡逻鸭绿江,这心实在有点大。

    唐亮早已算好,只要成功降落在鸭绿江江面上,用橡皮艇把杨俊恒等人送走,自己当即就会命令飞机起飞。

    如果怕被鬼子发现,大不了先往朝鲜半岛方向飞,然后再从黄海绕个大圈飞回冀东;必要时,还可以选择改方向飞到鲁西根据地附近的微山湖降落——山东根据地也得到了这个秘密的命令。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