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8章 徐闻的长生记11(谢谢“天梦仙圣”的2个角色召唤)
    第858章 徐闻的长生记11(谢谢“天梦仙圣”的2个角色召唤)

    徐闻目瞪口呆。

    男的冒充“王应麟”也就罢了,还有一群大妈掺和进来。

    眼看他们就要扒拉自己的衣服。

    徐闻只得高声道:“我不是朝廷的人,我只是路过,慕名来看看。”

    “切……”众人一哄而散。

    “早说嘛,浪费我那么多口水。”

    徐闻略一思索。

    便理清了其中的缘由。

    《三字经》流传了两百年,路人皆知。

    市井百姓,显然希望借这个名字来蹭些好处。

    万一被朝廷认定是仙师预言中的大儒,那就是泼天的富贵。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叫同一个名字算得了什么?

    就算没得到进行认可也无所谓,反正就一个名字,叫什么不是叫?

    即使抛开这些逐利的市侩想法。

    身为父母,望子成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预言大儒?

    不过,此事最膈应的应该是当地的诗书世家、名门望族。

    他们家学深厚,财力充足。

    预言大儒出自他们这些家族,可能性是最大的。

    现在全县的人都叫“王应麟”,他们真不想跟风。

    但不跟又不行。

    别人都叫“王应麟”,就你不叫,万一自家的孩子真是预言中人。

    你硬是改了名字,孩子的命运不也跟着改了吗?

    因此,鄞县这些年份前后的王姓孩子,无论贫富贵贱,统统都起这个名字。

    文雅一点的,就起个“字”以作区分。

    市井百姓,要么跟风起个“字”,要么就以职业、外号来作区分。

    听他们的语气,之前朝廷派人来过。

    这才导致鄞县众人,误认自己为朝廷来人。

    只是朝廷大意了。

    不对……就算朝廷不大意,面对这种情形,也毫无办法。

    不允许他们起这个名字嘛,万一其中一个孩子是预言大儒。

    那岂不是错过了?

    允许起吧,又分辨不出来。

    徐闻苦笑。

    自己好像也没有办法分辨。

    估计除了仙师,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王应麟”是哪一位了。

    徐闻吃完饭,在鄞县里逛了狂。

    发现到处都是“正宗王应麟某某店铺”,无论什么店,都要跟《三字经》扯上一点关系。

    店铺门前,还要从《三字经》里面提取几句作对联,贴在店门前。

    最吸引徐闻的自然是书店了。

    这么多年藏身红尘,徐闻一直没有固步自封。

    喜欢定期逛逛书店,购买一些新出的书籍。

    一来学习世人智慧,二来知晓天下动向。

    鄞县卖得最多的,自然就《三字经》了。

    甚至还有整套一百多本的《三字经大全》。

    《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都能扩展成一本书。

    书店老板精明,干脆集齐相关书籍,打包成《大全》。

    这也是《三字经》的厉害之处。

    既可作为蒙学,引领孩童入门。

    也可以探究一生,增长学识。

    很多不走科举的人,只需要循着《三字经》的脉络,按需深入学习,就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徐闻挑了一本号称大儒注解《三字经》,出了书店。

    沿街的商家看到徐闻手握书卷,顿时眼睛都冒光了。

    能买《三字经》的人,是一个大大的冤种……咳……潜在客户。

    一个玩具店老板急忙喊道:“子不学,断机杼。”

    “家中孩子不好学,请向孟母学习。”

    “先生,买一个小的织布机玩具回去,当面剪给孩子看,孩子立马就变得聪颖懂理。”

    “如果孩子还不懂事也没关系,我这里还卖戒尺,名为:父之过。”

    “如果你是先生,那就更要买一根回去了。”

    “师之惰啊师之惰,内打自家孩子,外打私塾学生……”

    玩具店旁边,有卖水果的。

    好好的梨,非要一大一小放在一起成对卖,称为“让梨”。

    “来来来,先生,买对一让梨回家,测测孩子心性。”

    “融四岁,能让梨。”

    “若是孩子不懂事,得及时矫正呀。”

    玩具店的老板一看,又喊道:“先生,让梨与戒尺一起买,效果倍增,可打八折。”

    偏偏买的人还不少。

    今天是集市,徐闻已经看到有不少人受店家吆喝吸引,买了一些。

    徐闻哭笑不得。

    这鄞县的孩子也太难了吧?

    到处都是教育陷阱,自小不知道得挨多少打。

    逛到县城的另一头。

    徐闻起了一个恶作剧之心。

    当街大喊一声:“王应麟,皮痒了,不学习出来玩?”

    “哎……哎……哎……”

    “我马上就回……我马上就回……我马上就回……”

    声音由近致远,仿佛回声似的。

    随即一大群小屁孩仿佛火烧屁股似的,一溜烟的消失在街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