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上古神兽
    幽深静谧的古林之中,风声飒飒,如同上古神兽低吟。寒风拂面,众人的鼻尖染上了一抹红润,然,每个人的眼中皆是热切之光,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追随于靖王李恪身后,不仅有府邸内的兵马要员,更有吐谷浑贵胄。这些权贵之辈较之府臣,更为谨小慎微,低垂腰肢,面带恭顺之笑,紧紧随行。

    商邑的荒野已然化为未来之繁华,大道雏形已然浮现,基石深深植入大地。而在这冬日严寒中,靖王李恪携众巡视之时,无数苍生正在清理基石之上的积雪,为未来之城铺下坚实之路。

    “一阶段之功甚捷,此刻,吾等当谋二程。”李恪首倡。

    魏叔玉接过话茬,“唯是时节稍寒,施工已暂止歇,吾等只得为二次蓝图备料。”

    “嗯,”

    李恪颌首,“事前准备颇显仓促,诸多弊病涌现。趁着此间清闲,应将隐忧剔除。”

    “砖石木材之事,虽天寒地冻,工程暂缓,却可调度人手,伐林备木,以为翌年建设之资。”

    “殿下所言,悉心遵循。”马周答之。

    “上大夫、杜尚书,稳固吐谷浑,汝二人劳苦功高,仅是温饱之境,难长久。庶民生活需随之提升。”李恪语重心长,上官仪、杜正伦肃然聆听。

    上官仪继之,“吾已设策翌年,沿太哈河广植稻田,定策激励民众务农。”

    “命郡县督抚领之,并欲邀请关中东土之民,传授耕种秘法于吐谷浑。”他言。

    李恪对此赞许,却不忘警示:“农耕之思勿偏,诸君须突破陈规。”

    “探索吐谷浑蛮荒之地,兼重农事之余,详究当地资源特性,宜地制宜。”

    “吐谷浑素以游牧着称,此处之环境亦极利畜牧。”

    “吾带来之牲畜已蕃衍后嗣,此事诸公皆悉。”他说。

    “半年饲养,王府马倌回报,骡马异类,集驴马优长。与马相较,无需佳食,少许补给即茁壮成长。”

    “秋之草籽便足其需。”

    “而它们耐劳之质,远超同类。”

    “此乃商市大计也。”

    “未来吾等将扼守东西交易之枢,商业昌盛,畜力需求迫切。”

    “农事之畜亦激增,勿忘吾之胶业,兵营阿胶销路畅旺,缘由材料短缺。”

    “翌年之计,养殖亦为首务。”

    “赫连将军告之,吐谷浑众无力购关内之盐,彼辈以察尔汗池之卤水为替。”

    “卤水中盐分存焉,煮炼晾晒,或可提纯盐晶。”

    若得之,则利可图也,不独于吐谷浑,河西廊之兴盛亦可期,远至西域、高地。

    听闻靖王描绘未来,众人屏息敛声,目光炯炯,皆悟此处并非不毛之地,而是待发之宝藏。

    “吾皇放心,此事立办!”上官、杜氏声颤。

    李恪颔首,“尚有沙棘,遍生吐谷浑,未来当扩大栽种。”

    “沙棘收采几何?”他询。

    “正在进行。”马周答,府中贵族操此业,连部落民众。

    此举之意,惠于各层,部落上下均受益,笼络人心之术也。

    庶民凭此事赚取生计,足以度日。贵族、领袖得利更多,化解抗上之心,亲王府。

    “沙棘果送往金城否?”

    “已送。”

    “收采不可断,吐谷浑众需之。”他说。

    转望叶谷浑贵胄,李恪意气风发。

    贵族皆伏地听候,待其差遣。

    “吾知尔辈欲购商肆,唯我难尽满,允诸公二成,九折予之,定金半付。”

    “无妨,吾愿受之。”众贵族答。

    靖王微笑,此乃互利之计。

    “秋收前夕,程将军、赫连卿,扫荡逆贼。”李恪厉声道,“勿令此事扰吾大局。”

    “必不负所望!”

    武者言行干脆,李恪颔首。

    商业兴,安泰为本。

    慕容孝绪逆流需铲,因来年商路东西开试,观效益。

    李恪轻抚赫连铁男臂膀,“岁末将至,不日返归长安,叶谷浑之责,拜托爱卿。”

    “赫连部旧俗,如发髻衣饰,可稍效仿中原,利于与中原百姓交融。”他语重心长,

    “倘来年初试商贸,朕可携爱卿参列朝廷盛典。身着唐衣,更能博得众大臣赏识。”言毕,李恪转身离去,留下群豪思索其

    苍穹之下,万灵共存。赫连将军,这仅是一介书生浅见。我李恪的肺腑之言,并非强制,仅愿你我情谊,如星辰永恒,共享这片疆域之荣耀。昔日并肩作战,肝胆相照的情义,不容忘却。

    李恪轻拍赫连铁男宽阔肩头,话音虽温和,却直抵人心,四周皆静,只余话语流转于空气之中,连叶谷浑贵族亦倾耳聆听。

    此计实则一剑双刃。

    目的简明——须发易服,叶谷浑需从内至外焕然一新!

    由平凡之事入手,逐步渗透,直至吐谷浑全境认同大唐文明。而赫连部与贵族,则是我计划中之关键突破。

    “赫连铁男感激殿下,知无不言之恩。归去后定于族内力行此举!”赫连铁男深知李恪意图,却不掩其赞赏之心。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