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出了个武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积攒钱粮
    大宋嘉佑三年九月,一场刺杀事件所带来的阴霾,被一桩喜事冲散不少。宁王妃种云思顺利诞下皇孙,皇帝赵祯闻之大喜,亲赐名赵署。

    赵立庆对于皇帝所赐之名,心中暗自腹诽:怎会对这个名字如此情有独钟?

    这几日,随园之中喜气洋洋,皇宫源源不断地送来各类补品,更派遣五百禁军将整个随园守护得密不透风,怕是苍蝇都难以飞进。

    随园后院,众人的心境各异。吴秀娥面色平静,尽心地帮忙照料种云思;杨玉红和折美佳则满心期待自己也能诞下麟儿。

    石沐于房中垂泪,待见赵立庆进来,匆忙拭去泪水,起身行礼,“臣妾见过殿下。”

    赵立庆瞧她这般模样,转身将房门关上,行至她身旁坐下,“年纪尚轻,迟早都会有的,莫要太过伤心。”

    “这大半年来,殿下在臣妾这里留宿不少,皆是臣妾福薄,不争气。”石沐蹲下身子,将头轻轻倚在他的腿上。

    都是赵祯那老色胚,给自己弄来这么多女人,每次归家,陪完这个,又得陪那个。赵立庆长叹一口气,说道:“你切莫多想,无人会责怪于你,日后定会怀上的。”

    石沐起身,扭头望了一眼窗户,尚是白日,满脸娇羞说道:“殿下,再怜惜臣妾一回。”言罢,拉起赵立庆朝床榻走去。

    为使这小妮子不再伤心,赵立庆此番格外用心。

    次日清晨,石沐的大哥石泊来到随园。一番寒暄过后,掏出几张银票放置在赵立庆身旁的桌上,“殿下,您为大宋安宁,自行筹钱练兵,臣与臣父甚是感动,这点银钱权当给将士们添些肉食。”

    赵立庆随意瞄了一眼银票,果真是大手笔,估摸应有两万之多。都说石家乃是汴京城最为富有的,如今看来,传闻不虚。

    “石大人,您对将士们的这片心意,我替将士们谢过。但练兵乃是为大宋而为,您应当在朝会上当着众人之面将此钱捐予龙卫军,而非这般私相授受。”赵立庆说完,朝旁边的秦良使了个眼色。

    石泊虽官职不高,却也有资格参加朝会。

    秦良心领神会,走上前来将桌上的银票拿起,行至石泊跟前递给他。

    “臣,明白了。”石泊起身行礼,接过银票揣入怀中。

    石沐恰被丫鬟领来,“大哥,您怎么来了?”

    “你们兄妹说会儿话,我要前往军营。”赵立庆说完,起身便走。

    “恭送殿下。”

    堂中仅余兄妹二人,“小妹,你在此处过得如何?”

    “大哥,殿下待我甚好,只是我自己不争气,一直未能有孕。”

    石泊叹气,说道:“无妨,你还年轻,日后总会有的。有父亲和大哥在,断不会让你受委屈。”

    赵立庆才懒得理会石家父子那点小心思,来到龙卫军军营查看当下的库存状况。上个月已完成全军的装备配置,如今开始库存,巡视一圈,进展颇为不错。

    琉璃坊近日开始制作长宽各一尺半的透明玻璃,可用以替换窗户上的油麻纸,正准备借此大赚一笔。

    两日之后,大庆殿的朝会,依旧是一堆冗长的废话。临近结束时。

    石泊出列,躬身行礼,“官家,臣有话要说。”

    “石卿请讲。”赵祯不知此人欲言何事,心中颇感好奇。

    赵立庆满心期待他说完之后众人的反应。

    “官家,宁王殿下为保大宋安宁,筹钱练兵,臣祖上承蒙太祖太宗厚恩,家中略有财资,愿捐两万贯予龙卫军,让将士们多些肉食。”

    “哇、呀、嗬...”大殿之中一阵惊呼。

    赵祯左右扫视众官员,“石卿忠心可嘉,朕替将士们谢过你。”

    原本即将退朝,此刻赵祯却不想走了,想要瞧瞧其他人对此事如何应对。

    不少官员已然在心中将石泊的祖宗问候了数十遍,你妹子嫁给宁王,我又未曾将妹子嫁与他,你妹子未怀上孩子,你便拉着众人下水,简直不当人子。

    见赵祯稳坐不语,几位宰相只得带头捐款,大殿内瞬间热闹非凡,几个太监手持纸笔为众官员登记捐款数额。

    福宁殿中,赵祯兴奋地看着捐款登记表,扭头对赵立庆说道:“此事可是你安排的?”

    “父亲,前几日石泊送钱至我处,我让他光明正大地捐给龙卫军。”

    赵祯抖了抖登记表,“十几万贯啊!你打算如何花费这些钱?”

    “全部用于购置糖和粮食,建造一个军粮作坊,制作出便于携带的军粮,对日后的北伐和西征皆有益处。”此事赵立庆早有筹谋。

    “嗯,此想法甚妙,待钱收齐朕便让人给你送去。”

    “给我十万贯即可,您的内藏库怕是都要跑耗子了吧?”

    赵祯尴尬地笑了笑,“还是立庆孝顺,如此你可够用?”

    “老张,把那东西拿进来。”赵立庆扭头朝门口呼喊,接着说道:“父亲,给您瞧一样东西,我还能再从汴京城里的有钱人手中刮一笔。”

    张茂则抱着用布包裹着的玻璃片进来,放置在书案上,打开呈给赵祯观看。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