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震惊!盘点历史短视频给各朝帝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3章 从街溜子到问鼎天下的开国之君,史官敢写他刘邦敢认
    自创独白结束,时锦初的声音再次传来,话语响彻历朝历代。

    “给你一个争夺天下的机会,但前提是要在所有人面前藏住心事,记得在酒宴上对你的顶头上司点头哈腰,不要透露出一丝争雄之心,你能坚持到多久呢?”

    “后世都说人生迷茫必看刘邦,从一个混吃混喝的街溜子到问鼎天下的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仅用七年时间完成通关,上演史上首次草根逆袭的典范。”说罢,时锦初顿了顿。

    很多人都觉得刘邦是不学无术的流氓,却从不提他和张耳是道家同门,对于辩证法有过人理解,真正做到和光同尘。

    那就是“到人群中去”。

    48岁当流氓,54岁当皇帝,比朱元璋还他妈魔幻。

    出身草莽的刘邦,没有高贵血统,却凭借独特的政治智慧和用人之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与诉求,善于洞察人心,凭借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将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纳入麾下,组成了极具战斗力的打天下团。

    面对权力与利益,刘邦毫不避讳自己的欲望,秉持实用主义原则,为达目的能屈能伸。

    “刘邦虽出身卑微,却有审时度势的智慧,懂得隐忍蛰伏。”

    李世民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同样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在他看来,刘邦出身低微却能开创汉朝,其用人之道值得称赞。

    刘邦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与李世民打破门阀观念,重用寒门子弟的做法不谋而合。

    但李世民也认为,刘邦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过于优柔寡断,险些引发内乱,远不及自己果断处理玄武门之变奠定稳定的统治基础。

    转瞬,二凤想到了自己在历史上选继承人亦犯了糊涂。

    糟心儿子。

    算了,半斤八两罢了。

    而同为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对刘邦的经历感同身受。他欣赏刘邦推翻暴秦,建立统一王朝的壮举,在性格上,两人都果断决绝,为巩固统治不惜采取强硬手段。

    朱元璋推行的一系列集权措施,与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如出一辙。

    但朱元璋觉得刘邦在治国细节上有所欠缺,自己精心制定的《皇明祖训》等制度,对国家的长远规划,远超过刘邦简单的统治策略。

    这会老朱暗自庆幸,但要不了多久他就嘚瑟不起来了。

    什么皇明祖训都通通滚蛋。

    .....

    汉初。

    “豁达?不拘小节?”刘邦忽然仰头大笑,笑声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夜枭。

    他的笑声中带着三分畅快,三分自嘲,还有四分难以言说的感慨。

    “没想到后世竟如此看我,倒比那些酸腐儒生通透得多!”他将酒爵重重磕在案几上,酒水溅湿了绣着龙纹的衣襟。

    萧何垂手站在阶下,月光给他花白的发梢镀上一层银边。

    听到刘邦的话,他捋着胡须微微一笑:“陛下出身市井,却能心怀天下,这份胸襟本就非凡。”

    “当年西进咸阳,陛下克制私欲,与百姓约法三章,此等远见卓识,岂是常人能及?”

    “约法三章?”刘邦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那时秦军苛法如林,百姓苦不堪言,我不过顺势而为罢了。没想到这点小事,后世竟也津津乐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可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泄露了内心的波澜。

    樊哙挠着后脑勺,瓮声瓮气地说:“俺就知道跟着大哥有肉吃!那些说大哥坏话的人,俺老樊第一个不答应!如今听这天幕上的话,才算是说到俺心坎里去了!”他的大嗓门在宫殿里回荡,惹得众人一阵轻笑。

    张良倚着廊柱羽扇轻摇,声音温润如玉,却字字说到刘邦的心坎上。

    “陛下之能,不在一时一事,而在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当年鸿门宴上,若不是陛下听从臣下建议,隐忍退让,又怎能有今日之大汉?”

    刘邦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这些追随他多年的兄弟,历经战火洗礼,如今依然陪在他身边。

    天幕上的评说,就像是一场迟来的认可,让他心中多年的阴霾一扫而空。

    “传旨,摆宴!”刘邦站起身来,衣袂飘飘,“今日要与诸位痛饮,共庆这来自后世的赞誉!”随着他的命令,宫殿内瞬间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在欢声笑语中,刘邦再次举起酒爵,对着天幕一饮而尽。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背负着天下重担的帝王,而是那个沛县街头洒脱不羁的刘季。

    ......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成为了军队的最高统帅。”

    “而楚王则被尊为义帝,后被项羽所杀。”

    “本来大局已定的项羽却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持衣锦还乡,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路将军分封为王,为日后大厦的倾倒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