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机算师之鬼见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良策敬上喜朝堂
    而细盐的制作方式是,欲得纯净细盐,实非易事。

    先需寻得粗盐,或于海边盐田,或于深山盐矿。所得粗盐,颗粒粗大,杂质颇多。

    取一大锅,置粗盐其中,添适量清水。燃旺炉火,煮至粗盐尽溶,期间以木棒不停搅动,以防粘锅。

    待盐溶,取洁净之纱布,缝成口袋,内装木炭、细沙与石灰。将此口袋置入锅中,使水中杂质吸附其上。

    继而旺火煮熬,水分渐少,盐液渐浓。此时,需小心照看,适时搅拌,以防焦糊。

    见锅中盐液浓稠至可挂勺之态,熄火停煮。让其静置片刻,使杂质沉淀于底。

    取细密之绢布,以木架撑开,过滤锅中盐液,去其沉渣。

    再将过滤后之盐液倒入洁净铁锅,以小火慢熬。待水分蒸发殆尽,锅中始现盐晶。

    此时,以木铲轻刮盐晶,置于石臼之中,细细研磨,直至盐粒如粉,细盐方成。

    此制盐之法,工序繁杂,需心细如发,方能得纯净细盐,以增菜肴之鲜美。

    至于蜂窝煤,欲制蜂窝煤,颇有一番讲究。

    先备上等煤炭,须块粒均匀,质地优良。再取黏土适量,以水调和,成黏稠之状。

    将煤炭置于大石臼内,以重锤捣碎,务使其颗粒细碎如沙。而后倾入黏土浆水,与煤炭碎末充分混合。

    取一宽阔平地,铺以木板,将煤炭黏土混合物倾倒其上。以力揉搓,仿若揉面之法,直至其质地均匀,干湿适度。

    取特制模具,形如蜂窝,内有圆孔若干。以模具按压于混合物上,填实压紧,使成蜂窝之状。

    轻轻脱模而出,所得蜂窝煤雏形初现。置于通风干燥之处,待其自然阴干。

    此过程需耐心守候,不可急不可躁。待其干透,蜂窝煤方大功告成。

    此蜂窝煤,燃之火力均匀,持久耐用,实乃居家生火之良物也。

    楚寒渊看着自己写的没有任何纰漏不由得长出一口气,这些他昨天庆功宴归来就开始写,他怕自己有所纰漏,再看是没有问题,盖好木盒子放到一旁。

    马车缓缓停下,楚寒渊抱着暖手炉,来喜搀扶他下了车又把车里的木盒子拿了下来。

    “长春,在外等候,待宣便带着这几辆车入宫。”楚寒渊交代道。

    顾长春躬身应是。

    楚寒渊和来喜入宫一路上大内侍卫和和一些太监纷纷躬身给楚寒渊行礼。

    直到金殿一众百官已经到了,看到楚寒渊也是拱手行礼,不敢怠慢。

    金殿之上,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皇上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中,不怒自威。百官在楚寒渊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跪地,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殿内回荡,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朝廷的庄重。

    户部尚书胡玉堂一脸忧色,迈着沉重的步伐出列,跪地奏道:“陛下,今岁入冬过早,越往北之地愈发寒冷,百姓们猝不及防,没来得及备下充足的柴薪。这大雪已纷纷扬扬下了数日,百姓们缺柴少暖,生计艰难呐!”胡玉堂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仿佛那受苦的百姓就在眼前。皇上闻之,眉头紧紧皱起,神色间忧虑重重,他深知百姓之苦便是国家之痛,不禁长叹一声:“朕之子民受苦,朕心何安?”

    楚寒渊见此情景,目光坚定,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有策可解此危局。”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瞬间如聚光灯般齐齐投向楚寒渊,有期待,有怀疑,也有好奇。

    楚寒渊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儿臣此次凯旋归来途中,路过西崖城,见当地百姓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苦不堪言。儿臣心生怜悯,遂带领他们制作蜂窝煤并搭建炉灶。这蜂窝煤乃精心研制,燃之火力均匀,持久耐用,且易于储存。百姓可用其取暖做饭,度过这漫漫寒冬。”

    楚寒渊话音刚落,几位大臣面露疑虑之色,其中一人忍不住站出来说道:“殿下,煤炭向来有毒,此策虽看似可行,恐仍有不妥之处,还需谨慎啊。”此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和谨慎。

    此时,赵吉将军挺身而出,他一身铠甲,英姿飒爽,抱拳说道:“陛下,臣可作证。西崖城已投入使用蜂窝煤多日,臣亲往查看,并无中毒之患,且那效果甚佳。百姓家中温暖如春,炊烟袅袅,实乃解决寒冬取暖之良策。”赵吉将军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众人心中的疑虑稍有减轻。

    皇上听闻赵吉将军之言,神色稍缓,脸上渐渐露出赞许之色,微微点头道:“若真如此,倒不失为一个妙法。”

    楚寒渊见皇上有所意动,接着说道:“父皇,儿臣还有惊喜呈上。”说着,他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箱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呈于御前。

    皇上好奇地看着那木箱子,问道:“此中是何?竟让吾儿如此郑重。”

    楚寒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回道:“父皇,这里面乃是细盐、味精的制作之法,还有玉米、土豆等新奇作物的种植之术。儿臣在越桑国征战之时,偶然所得。”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