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小地主还好有个金手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 如此巧合
    张县令心里一直在琢磨,自己这边得找些听话的人去指挥战斗,这样才能趁机贪污粮饷。

    而且,这个人地位不高,还容易掌控的,如此一来,自己操作起来才能顺风顺水。

    想到这儿,张县令不禁有些后悔。

    之前他总觉得文官地位高,就没怎么去拉拢那些武官。如今要找他们帮忙,那些可都是些老油条,不好对付啊。

    万一事情被发现了,虽说自己倒也不惧怕,可估计得给对方分上一杯羹。想到这里,张县令觉得万万不能找他们。

    这时,张县令突然想起昨天宴会上的李文。

    “那个家伙好像也是个武官,虽说只是买来的千户,但好歹也是个官啊。

    而且对方年纪轻轻,没什么深厚的背景和强大的实力,容易拿捏。自己只要随便给点好处,再吓唬吓唬,那他还不得乖乖听话?”

    张县令越想越觉得李文是个绝佳的人选。

    况且李文还是周县丞的人,自己提议让李文上位,周县丞肯定不会反对。

    就算孙县尉反对,有自己和周县丞支持,那也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想到这儿,张县令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我可真是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好了各种办法。机智如我,这事儿肯定能成,大把的银子和好处就要到手啦!”

    张县令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无数的金银财宝在向自己招手,美好的前景就在眼前。

    就这样时间来到下午,李文看到面前的三份文书,忍不住在心里不断咒骂:

    “马卖比啊!”

    这三份文书分别来自孙县尉、周县丞和张县令。

    刚开始收到的是周县丞的,还没等他查看,后面两封也陆续送来了。当时李文就有种不好的预感,结果不出所料,看完这些文书后,李文整个人都傻眼了。

    “什么鬼啊,我什么时候这么吃香了?”

    李文难以置信地摇着头。

    虽说这是三个人的文书,但开头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让李文带着士兵参加这次剿匪,声称县衙这边要出力。

    孙县尉这封文书虽说打着给他找个好差事,可以让他去找那些土匪报仇,为了成全李文的孝心,推荐他去参加这次剿匪,可里面根本没许给李文什么具体的职位。

    李文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分明是让自己去当炮灰。

    “哼,孙县尉这老狐狸,打得一手好算盘,真当我李文是傻子不成?”

    李文愤愤地想着,把孙县尉的文书狠狠地扔到一边。

    再看周县丞这封信,说是让自己去当后勤官。

    可李文心里跟明镜似的,对方哪会有这么好心?想到周县丞之前那贪婪的模样,安排自己上位,无非是为了更方便贪污罢了。

    要是没被发现,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东窗事发,那自己毫无疑问就是那个背锅的。

    “好你个周县丞,如此阴险狡诈,这算盘打得可真响!总是想着坑我”

    李文气得牙痒痒,拳头紧握,手背上的青筋都凸了起来。

    而张县令这封,李文就有些捉摸不透了。

    信里先是把他夸成少年英才,又说如今朝廷有难,正是他效力的时候。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他李文很好,但得听命令,还特意强调要记得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李文也弄不清这到底是夸奖还是威胁,搞得他郁闷不已。

    “张县令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真是让人头疼。”

    李文眉头紧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地上的脚印都快连成了一片。

    不过,不管这三封信的具体内容如何,有一个意思是再明显不过的,那就是让自己去带兵参战。

    李文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仰头长叹:

    “这可如何是好?这三位大人各怀心思,我这要是答应了,不知道会陷入怎样的泥潭;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了他们,以后在这县里没好日子过。”

    他望着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色,心情沉重得如同这无尽的黑暗,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此时李文的心情可谓纠结到了极点。三位大人的威胁在他看来还算小事,可这带兵参战之事让他左右为难。

    若是带兵过去,打的居然是自己人,这仗他是打赢还是打输?

    打赢了,自己没啥好处不说,还得损失惨重,山寨也会毁于一旦,纯粹是做亏本买卖。可这样一来,至少暂时不会有人找自己麻烦。

    但要是打输了,那可就惨了。

    自己必定成为县里这边的背锅侠,张文强那家伙指不定会把失败的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到那时,就算自己不想造反,恐怕也由不得自己了。

    “哎呀,真的太纠结了!这可如何是好?”

    李文急得在屋里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一颗接着一颗,仿佛断了线的珠子。他心里像有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这个时候,李文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不过他清楚,如今自己手里握着三个人让他参加战斗的信,这事儿自己肯定是跑不掉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