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头走在熟悉的村子里,尽管风景未变,但他此刻的心情却与过去截然不同。
    村里的人看到张老头,反应各不相同。
    几个正在闲聊的妇女,瞧见张老头后,嘴巴惊得大张,手中的针线活都停滞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满脸写满惊讶。
    几个在路边玩耍的孩子,好奇地围拢过来,绕着张老头转圈圈,嘴里不停念叨着:“张爷爷变得不一样啦!”
    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看到张老头,先是一愣神,随后露出羡慕的神色,小声嘀咕着:
    “这老张头是走了啥大运?”
    村里的几位长者,则眯着眼上下打量着张老头,微微点头,似乎在赞许他如今的变化。
    还有几个与张老头相熟的邻居,赶忙快步迎了上去,脸上堆满热情的笑容,亲切地打着招呼。
    张老头和村里的众人打过招呼后,便加快步伐往家走去。
    他家位于村子的最边上,条件一直不太好。
    虽说家里有十几亩地,可人口众多,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娶媳,还生下了几个孙子孙女。
    以前粮食还能勉强够吃,如今赶上灾年,日子越发艰难。
    张老头之前为了家里,抱着碰碰运气的念头去应了招兵,只为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此刻,他算是衣锦还乡。还没到家,家里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就全都出来迎接。
    一见到张老头,两个儿子连忙快步上前,满脸堆笑地说道:
    “爹,您可算回来了,我们天天都盼着您呢!”
    大儿媳也紧跟着说道:
    “爹,您这一走,家里人都时刻惦记着您。”
    小儿媳也不甘示弱:
    “是啊,爹,您在外面辛苦了。”
    张老头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嘴上说道:
    “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嘛。”
    大儿子凑过来,一脸讨好地说:
    “爹,听说您在那李文大人手下做事,待遇可好得很呢,您可得多想着点儿子我啊。”
    二儿子也急忙说道:
    “爹,我最近家里也困难重重,您可得多帮帮我。”
    大儿媳见状,拉着张老头的胳膊说道:
    “爹,您瞧瞧您的孙子孙女都瘦成啥样了,您那银子和粮食多给我们点,也好给孩子们补补身子。”
    小儿媳立马反驳道:
    “爹,我们家也不容易啊,您可不能偏心,得多给我们一些。”
    两个儿媳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在张老头面前表现,都巴望着能多得到些好处。
    张老头皱起眉头,说道:
    “你们别吵吵了,我心里有数。”
    大儿子赶紧说道:
    “爹,您别生气,我们这不是心里着急嘛。”
    张老头长叹一口气:
    “我知道家里日子不好过,但也不能只想着自己。这银子和粮食,得合理分配,得保证一家人都能过得去这个难关。”
    大儿媳眼珠一转,说道:
    “爹,您想想我们平时对您多孝顺,您就多照顾照顾我们呗。”
    小儿媳也赶忙说道:
    “爹,我们也没少伺候您,您可不能忘了我们的好呀。”
    张老头无奈地看着他们,说道: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我会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会亏待了谁的。”
    孙子孙女们在一旁看着大人们争吵,一个个不知所措,小脸满是迷茫。
    张老头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模样,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
    最终,张老头说道:
    “银子和粮食,一部分用来买些种子,补种些庄稼,一部分留着给孩子们买些吃的用的。
    至于你们,都有份,但也别指望能多得多少,都得省着点用,一起熬过这个灾年。”
    儿子儿媳们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满足,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应是。
    张老头在家也就吃了个午饭,就打算离开回军营了。
    他想着军营里吃得更好,而且自己在军营也能少占家里的粮食。
    走之前,张老头把两个儿子叫到身前说道:
    “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儿子,我不会偏心谁。我这里每个月也就五钱银子,三十斤粮食。
    钱的话你们一人两钱,粮食一人一半,我自己留一钱在军营使用就行。”
    “记住要团结啊,现在这年月,家里就你们两个男人了,要是不团结,小心被村里其他人欺负,到时候我带回的东西都有可能保不住,知道了吗?”
    两个儿子听到张老头的分配,心里虽然有一些不服气,为啥要平分,但父亲说的确实在理。
    现在日子好不容易好点了,要是不团结,还真有可能被人惦记上父亲带回的东西。
    两人对视一眼,暗自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团结一些。
    等下回去就和自家婆娘说一说,以后两家要相处得好一点。
    张老头说完,就转身离去了,很快就回到了军营。
    其实这几天,类似的事情不断在周围的村里发生,有的村里甚至有好几个人在李文这里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