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挂树梢,在这个没有污染的年代,大地披挂着一片银色的白纱,在深蓝色的高空里银白色的弯月更显得夜的寂静,只是在这昌平县城东部,一阵喧嚣惊跑了蝉鸣
李呦呦晃了晃有些肿胀的脑袋苦笑道
“老师,我这边看完了”
杜江笑笑说道
“收拾一下,咱们回去,明天一早再来”
等孙娟带来李呦呦和王军的时候,杜江已经看完十几个病患了,他的效率可不是孙娟能比的,很多患者只要一搭脉杜江大体就能摸个七七八八,再问几句确认一下药方就已经开完了,只是忙坏了这个叫秀娥的小姑娘,排队的队伍一下子就到了她抓药的这边来了
在李呦呦和王军到了以后,杜江一边给孙娟解答疑惑,一边让他们两个进行一诊然后他负责二诊以防意外,不到两个钟头就把外边排队的五十四号患者一一解决
就是那个过来帮儿子抓药的男人,杜江在问了问情况后给他开了一副润肺止咳的苦杏汤让他回去给儿子煎服,明天再带孩子过来看看情况,或者他们后天会去西北部的秦家村和小峪沟一带,让他后天带着孩子去那边也行
杜江交代了一番李娟,明天一早七点半过来协助她,就先带着李呦呦和王军在李国良和两个士兵的陪同下骑车回去了
……
翌日
王军大喊着
“杜老师,你看看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
杜江快速的写好面前这个有些气血不畅,宫寒体弱得了风寒的大姐的方子,交代她回去除了按时服药再用姜丝煮水,最好加些红枣一起,要不是这年头糖是稀有东西,其实最好再加些红糖一起熬水比较好些
然后急匆匆的往王军这边走来,问道
“怎么回事?”
王军苦着脸说道
“这位老人家一直尿不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把了一下脉也,没有发现什么原因,只是试着胃部有些失衡,胀气”
杜江诧异的看向边上的老汉和一个中年马褂的男人问道
“这个情况几天了”
“这几天有没有什么其他征兆?”
穿着马褂的中年男人摇头说道
“没有,我父亲身体一直比较健康,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前天还找我们昌平的刘大夫看过,开了付汤药喝了,昨天一天胀的更难受了”
“对了,刘大夫开的是猪苓汤,前天晚上我父亲喝了,昨天更难受了”
杜江点点头,看着脸色痛苦的老汉,伸手把住手腕没一会儿问道
“老人之前吃饭怎么样?”
马褂男人说道
“我父亲胃口挺好的,在这之前一天能吃四五大碗饭,尤其是晚上吃的还不少呢”
杜江点点头,继续问道
“吃完饭后是不是不怎么活动?”
“直接就睡觉了?”
马褂男人点头说道
“是,咱们这县城少电,家里点的也是煤油灯,我父亲嫌浪费,晚上吃过饭后要么在院里纳凉一会儿,要么直接就睡觉了”
杜江心里明白了,转头对王军问道
“知道补中益气方吧?”
“解释一下”
王军诧异了一下点头说道
“记得,出自于金代——南宋名医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是比较经典的中医名方”
“补中益气汤,顾名思义,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在治疗脾虚气陷,饮食减少,体倦肢软,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脉虚舌淡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
杜江点头说道
“你只考虑了症状,却没考虑清楚患者日常的习惯导致的其他症状会不会引发一些看似无关,但确实导致病症的直接原因”
“你要明白,我们华医传统讲究望、闻、问、切四技,可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无论是望、闻再或问、切,都要有耐心,要问清楚患者症状更要了解患者前后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尤其是在患者症状比较特殊或者自己辨证不明了的情况下,问清楚了患者的日常信息才更好的去判断症状的起因”
王军点点头说道
“老师,我明白了,只是这位大爷到底是什么原因?”
杜江摇摇头说道
“刚才我问这位先生老人饮食习惯,你没听明白吗?”
“老人家吃的多,运动少会导致什么情况?”
王军毫不犹豫的说道
“脾虚,肠胃胀气,中气下陷”
杜江点头说道
“他这就是下焦受阻,益气不足,阳气缺失,导致的尿不净或者尿困难,补中益气汤就是为了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还不快去抓药”
王军闻言受益匪浅,赶紧跑着去抓药去了,杜江转头笑道
“这样,你回去把药煎服,接着给老人服下”
“大约一到两个钟头就能排尿了”
马褂男子心里怀疑,但是现在昌平这边的医生他都看过了,作为昌平这边的大户,他家也不缺钱财,只是昌平现在的好大夫都没有办法而已,除非去四九城,但是四九城以现在他爹的情况怕是也撑不到那边,要不然也不会死马当作活马医,跑到杜江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