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我重生在建国大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医馆的扩展
    一早到医馆的杜江看见杜范生正在开门,街对面的李老汉又如往常一般支着小摊和他媳妇儿卖着馄饨,看见杜江笑呵呵的说道

    “小江来了,没多歇会儿”

    杜江笑着说道

    “李叔早啊”

    “歇啥啊,也没有多累,再说了还得给爷爷送饭呢”

    接着把饭盒递给也走过来的杜范生笑道

    “爷爷,吃饭吧”

    杜范生点点头往李老汉铺子边的桌子一坐笑道

    “来碗馄饨给小江,昨晚这小子还说好久没见你出来了,想你家馄饨的味道了”

    杜范生见杜江给他送饭,又正好和李老汉聊了起来,想着李老汉也不容易,这几天出来吃摊的人也不多,刚好照顾一下他的生意

    说着打开杜江带来的饭盒,一盒子面疙瘩汤和另一个盒子里有两个煎鸡蛋,自己坐着吃了起来

    没一会儿,李老汉端着一碗馄饨放在了杜江边上笑道

    “尝尝是不是还是那个味”

    “要好吃就天天早晨过来,李叔不收你钱”

    杜江笑呵呵的点点头说道

    “那我不得把您吃穷了”

    用勺子捞起一个吹了吹往嘴里送去,然后嚼了嚼含糊不清的说道

    “婶子包的馄饨就是好吃”

    乐的李老汉和他媳妇乐呵呵的看着这爷孙,他媳妇笑道

    “你要觉得好吃,婶子天天给你包”

    “就怕你吃腻了,不吃了呢”

    老百姓都是朴实的,谁对他们他还是能分的清楚的,不说这杜范生之前救了差点难产的李老汉媳妇,保住了她们母子,就是杜江在城南控制疫情没有扩散,他们也知道感恩一二,要不然一旦疫情扩散起来,这个四九城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吃过饭后,杜江和杜范生回到医馆后从靠后面的墙这里已经开了一个门可以到后面三进院的后院了

    刚进去就看见王师傅带着五六个小学徒忙着测量和绘制图面,看见杜范生和杜江过来笑着放下图纸说道

    “杜老过来了,小杜医生早啊”

    杜江笑着跟王师傅点了点头说道

    “王师傅你们来的够早的啊”

    王建霖是从前面大门进来的,这会儿要进材料,月亮门还没有封上,所以刚才在大街上吃饭的杜家爷孙都没有看到他

    王师傅本名已经没有人记得了,这一代的人都喊他王建霖,是营造房屋建筑的一把好手,现年三十八岁,曾师从宫廷工匠大师林呈祥,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是专门给前朝遗老维修和营造房子的匠人了,技术在这一带可以说是一等一的

    杜江笑着说道

    “王师傅,样图都画完了吧”

    王建霖笑着说道

    “这您放心,都测绘好了,绝对耽误不了事儿”

    “我这回去就琢磨一下材料和施工思路,等到开春咱们就开工”

    前阵子杜江用五根金条的价格在娄怀瑾半卖半送的方式下买下来医馆后面的后院两侧的厢房及后罩房还有中院的正房和东侧一间倒装房

    先是让王建霖过来把医馆的后墙和后罩房打通了一个门,剩下的工期得等到明年暖和了才能施工,不过王建霖这段时间在根据杜江的要求测绘图纸,以便于满足他的一些想法

    按照杜江的思路,中院的那两间正房大概有个七十多平方,层高有五米多点,杜江打算把南向的房门堵上,然后均衡的开四扇窗户就行,里面分割成两侧两间卧室和中间的客厅,在客厅这边层高三米,上方再用桦木做一个小阁楼用来学习和办公用

    东侧的两间厢房都是二十平米左右的大小,做成两个带有床榻、衣柜、橱柜的房间,当作客房

    东厢房和后罩房相互连接的位置把院墙开门,封顶作为院门的屋檐遮挡雨雪

    在院门正对着的地方做一个隐壁,来遮挡视线

    西厢房的两间屋子,一间作为厨房另外一间暂时做空置,以后有需要了再改

    厕所就放在了后罩房和西侧房的空地上,专门做个旱厕,地面挖开三十厘米深的坑,下方让王建霖定做的提拉式的木桶,只是还得需要每隔一两天去大厕所倾倒一下排泄物而已

    院子的最中间就是放置三个大铜缸作为镇宅的宝器,东西侧房和正房的空间再种上几棵梅树和海棠树,形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运转之势

    (我理解的古人房屋建设,金为院落里的金属制品,比如铜缸,木则是连廊和院里种的树木,水鱼池和铜缸的水,火则是灶房,土最简单就是地面)

    三间后罩房杜江打算改造成病人诊治的病房,两间各放置三张单人的小病床,再加上四五个后世沙发样式的座椅后续医馆按照杜江的计划是要引进西医的治疗输液方式进行一些急症的治疗

    毕竟对于高烧和炎症感染来讲,抗生素和西医的方式见效更快一些,只是要控制好抗生素的用量而已

    这样在未来的几年内,杜江医馆就会成为杜江四九城基础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南锣鼓巷和鼓楼大街的街道医务室为这边几千多老百姓提供疾病治疗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