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一家茶馆二楼临窗的位置,侯方域、冒襄和陈阳三人正围桌而坐。
“辟疆兄,你瞧下面锦衣卫捉住倭寇首领,装在囚车,百姓沿街看热闹。” 侯方域兴奋地指着窗外,眼睛瞪得大大的。
侯方域的目光追随着囚车缓缓前行,囚车中的倭寇首领耷拉着脑袋,神情萎靡,而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则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冒襄微微侧头,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楼下,轻哼一声说道:“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捉住一个倭寇,换做你我,派庄丁擒拿,战果更加丰富。而且锦衣卫怎么干着分外事情,跑去和倭寇打仗,非要参他们一本。”
冒襄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和不满,轻摇着手中的折扇,眉头微皱。
冒襄比侯方域年长几岁,两次乡试副榜,如今在金陵国子监做起贡生。出生于世家大族,祖辈在金陵曾担任过地方官,在当地颇有名望,纳名妓董小宛为妾的事,成为士林中风雅之事。
侯方域听了冒襄的话,微微皱了皱眉头,反驳道:“冒兄,话虽如此,但锦衣卫此次行动,也算是为百姓除了一害。”
冒襄的所言确有道理,大周境内锦衣卫共有十余处衙门,履行刺探情报、侦缉捉捕、典诏狱等职责,王睿带锦衣卫和倭寇交战确实有所不妥,而且锦衣卫处理的多数是与官员士大夫有关,一些做过不当举动的官宦家庭自然投鼠忌器。
几人当中,声望和年岁最高的是陈阳,字卧子,陈阳字卧子,六年前中了进士,曾被授予绍兴府司理一职,兼任诸暨知县。
趁着年假回金陵探望母亲的他,沿海不时有倭寇袭扰,对倭寇的情况也算是稍微有所了解。
“不管如何,庆事一项,我在外为官,不知复兴社现状如何。” 陈阳放下茶杯。
复兴社是由金陵官宦建立,在江南文人中享有盛誉,不定期举行活动,其名取兴复绝学之意,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抨击弊政,有关心民间疾苦之想法,设粥摊救济百姓,但多泛泛之论,更多的是利益集团,与旧党有不少的勾结。
先前在三江学堂时,恩师宁泽也是复兴社人,邀请王睿参加,给王睿的感受是不重实际,侃侃而谈,后来就没有参加了。
有些人不得不参加,所谓俱乐部集团,你不参与人家的圈子,事情可能办得不顺利。
在这官场之中,人脉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不得不随波逐流啊。
组成人员的构成决定复兴社的性质,立场决定站脚,注定不会真正为百姓谋福,倒不如做点实务,切切实实为百姓谋福祉。
冒襄说道:“卧子兄,梁王世子多年来资助复兴社开学讲习,不日将在琅琊阁与江南才子一会,不如借此机会和才子一聚。”
“辟疆兄和卧子兄,你们可知道我在玄武湖碰到何人?”侯方域神秘地说道。
“哦?是谁呀?”冒襄好奇地问道。
“何人啊?”陈阳也跟着问道。
侯方域笑着说道:“王公瑾,按理来说与卧子兄是同门呢,授业恩师都是宁大家。”
陈阳微微点头道:“原来如此,王公瑾与我确实都是恩师所教。年纪虽比我小,但才学却不在我之下。如今他考中了状元,真是可喜可贺!若有机会,真希望能与他相聚一番,当面向他祝贺。”
金陵数百年来,中过进士和状元的学子很多,人文底蕴好,文风昌盛,自然备受推崇。
几人对王睿考中状元没有什么异议,毕竟都是三江学堂的学子,能够脱颖而出考中状元,必然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冒襄说道:“卧子兄,不知你为官的时候可有什么棘手的政务,我等将来势必步入官涯的,还望指点一下,论述弊政。”
侯方域和冒襄都是有功名的,在家族的举荐下,先从地方八品官员做起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三年才有进士,大周幅员辽阔,缺的官职多的是,举人即可做官。
陈阳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坦诚相告,缓缓地说:“我所言的,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能代表所有人。希望诸位不要过分计较我说的话。”
侯方域和冒襄听后,赶忙点头表示同意。
“朝廷打算调整江南一带的商税和矿业税,田税基本不变,我看可能引起江南一带的不满,传闻陛下在年前的时候就下定了。
此外齐鲁推行摊丁入亩,就是改变以往按人头交税为按照土地数量,没有田地的佃农不用完全交税,其余一部分有田地主人缴纳。”
冒襄惊讶地说道:“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举措,该不会是新党提出的吧。”
侯方域也附和道:“对呀,朝廷财政开支巨大,不能光拿江南开刀,还有什么摊丁入亩,恐怕会引起民愤。”
这就是赵靖国的精明之处,早早放出消息,虽说摊丁入亩在齐鲁推行,短时间不会触及江南,就怕哪一天强行在江南实施。如果说单单在齐鲁改革,江南的官绅肯定不会管的,死道友不死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