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驿站的茅坑下方,一片衣角混合在秽物中,隐约有手指露出来。
    码头上,沈婼走了会,恰好遇到青竹。
    青竹天还没亮就来码头这边,这会其实已经买得差不多,正准备回客栈跟主子报备一下。
    没想到抬头就看到主子在这儿。
    她连忙快步走上前,“主子,您怎么来了?”
    “我过来瞧瞧,怎么样了?”
    青竹立刻简单把情况说了。
    舒城的码头是周边十县八城唯一的中转站,所以来这边的商船很多。
    因此今早她就买了不少物资。
    其中按照沈婼叮嘱的,江货海货都有不少。
    光各种干货就有两万多斤。
    还有新鲜鱼虾蟹等水产,也买了不少。
    至少有四五万斤。
    反正她们带了不少硝石,等上了船就可以开始制冰。
    到了渠城雇人快马加鞭先拉往北疆那边就行了。
    虽然沈婼跟着流放队伍走。
    但其实早就有‘先遣部队’提前加速前往北疆那边。
    沈家的奴仆她经过筛选,最后被她留在身边的有一百人左右。
    这些人她只留了20人在上京这边继续处理产业的事情,顺便当暗桩和耳目。
    其余的全部分开带着部分物资提前去北疆。
    算算时间,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的话,大概应该还有十天左右就能到那边。
    姜舒媛之前也走了关系,暗中让人帮她在北疆那边提前置办几处宅院。
    等她们这边过去,就可以大刀阔斧干起来了。
    主仆两边说边走,走到一处岸口时突然停下来。
    斜对面有一个稍小一些的船坞。
    船坞上插着一杆旗帜,表明这是官府的船坞。
    她走近一些,往里边的船瞧了瞧。
    府衙的船不算大,只有船舱和上面一层。
    看着条件一般。
    其中倒是有两艘三层的大船,但显然这两艘绝对不会用来搭载犯人。
    被叫回去的护卫很快就牵着马,赶着马车过来。
    春溪从马车上跳下来。
    她刚跑回客栈,结果没找到沈婼。
    正好跟着青竹去码头的护卫回来,说是主子让他们动身前往码头,便结了客栈的银钱,收拾好东西一起去码头。
    “主子,所有货物都已经送上船了,船就在那边,要现在过去么?”
    沈婼摇头,“你们先过去,把这些弄上船,我在这边等会。”
    她得亲眼看着沈父沈母安然上船才行。
    虽然有明夜暗中护着,但她还是不太放心。
    好在她在这边没等太久。
    站了会就隐约看着远处有长长的队伍走过来。
    她往人群里走了走,在队伍接近的时候,很快便搜索到沈父沈母的身影。
    两人看着虽然一脸疲惫,没什么精神,不过除此外状态看着还行。
    她往四处看了看,没看见明夜在哪里,也不知潜到哪处。
    不过以他的本事,应该能潜上船吧。
    流放队伍到码头后,并没有立刻上船。
    陈林过去交涉时,对方只说人还没来齐,让他们先等等。
    陈林想让大家先上船,对方也不允许。
    最后只能都站在江边吹风。
    可能是昨晚休息不好,今天不少人精神都有些恹恹的。
    才吹了会风,就开始有两三人接连打起喷嚏。
    大约又过了一炷香左右,衙门的官吏才结伴姗姗来迟。
    这次要外出务工的官吏还不少,有十多人。
    其中还有带刀的衙役。
    看着沈婼眉心直皱,不确定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
    这个安排的人,又是敌是友。
    水上路程可至少有七八天呢。
    就这么把人放在视线外她真的不放心。
    还是得想法子到官船上去,或者让这些人到她船上来。
    就在她琢磨时,众人终于开始排队上船。
    沈婼一直盯着,等到沈氏夫妇顺利上船,进入船舱后,才转身离开。
    沈婼租用的是一艘三层楼船,一般用来走商运货,所以内部空间非常大。
    最上一层是甲板和观测台。
    中间一层是比较高级的吃住地方。
    第一层则是寻常跑船工人住的地方。
    最下层的船舱则用来囤放货物。
    商船被包下,整艘船除了舵手和六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外,就只有沈婼五人。
    马车和马匹都暂时被安置在一层甲板上。
    沈婼她们则住在二层。
    她走到窗边,正好能看到府衙船坞。
    那边的船已经有了动静,正在先后驶出船坞。
    只是竟然只有两艘船。
    算上府衙的人,这一趟至少都有七八十人了。
    这种船看着就容量小,还不知道有没有加运送物资。
    由此可见犯人的居住空间肯定会被进一步缩小。
    如果是这样,七天的时间就不是休息,而是折磨了。
    此时两艘官船,气氛和情况也相差八千里。
    解差和犯人们直接全部塞到一艘,剩下的官吏便在另外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