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婚王爷后,我成了女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头顶的绿帽子
    为太后守灵结束的翌日早朝上,赵益端坐于金銮殿上,龙袍加身,威严庄重。

    赵益微微咳嗽了一声,殿内的李安立刻会意,高声宣布:“宣旨!”

    随后,一位手持黄绢的官员步出队列,他声音洪亮,一字一句地宣读着皇帝赵益的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皇妹赵春华,幼时因战乱流落民间,朕多年来遍寻无获,深感愧疚。

    幸得天佑我大宣,近日终得皇妹下落,朕心甚慰。

    为弥补朕之遗憾,彰显皇家恩泽,特封皇妹赵春华为长公主,赐号‘朝阳’,封地即为与云朝比邻之朝阳郡。

    长公主享公主之仪,领郡治之权,望其恪守礼法,惠泽百姓。钦此!”

    旨意一出,满朝文武皆齐声恭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长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朝阳郡位于大宣朝的南部,与云朝接壤,自古以来便是军事要地。

    这里重峦叠嶂,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郡内百姓勤劳淳朴,安居乐业,对大宣朝忠心耿耿。

    朝阳郡的特产有“三绝”:一是朝阳酒,酒香醇厚,回味悠长;二是朝阳丝,丝质细腻,光泽如玉;三是朝阳茶,茶香四溢,入口回甘。

    崔笙鹤独家销售的舌腹,原料便是出自朝阳。

    将此处赐给赵春华,赵益是有私心的。

    赵稚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云朝的先皇后崔姣后,心中一定会为崔姣的遭遇愤愤不平。

    虽然明面上大宣朝不会主动挑起跟云朝的战争,但暗地里,赵稚能做的就多了。

    她若想为母报仇,他送给她这个便利。

    对于自己这个身份十分尴尬的妹妹,赵益也颇为心疼,所以他顺手送赵稚一个人情,将朝阳郡送给她。

    金銮殿上,赵益宣布旨意后,稍作沉思,又补充道,“朕的皇妹因太后驾崩,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自已。

    她主动提出不再举办盛大的长公主册封大典,以免冲撞了先太后的在天之灵。

    因此,朕决定暂时搁置大典的筹备,待日后择机再行举行。”

    此言一出,殿内静默了片刻后,议论声四起。

    “长公主真乃心善慈孝之人啊!”一位老臣率先发声道。

    “是啊,长公主此举,不仅彰显了她的孝心,更体现了她作为皇家子女的谦逊与低调。”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赵益听着下方的议论声,视线停留在瑞王沈含山身上。

    沈含山抱着玉板,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赵益心想,他应该还不知道赵春华就是赵稚吧?

    赵稚成了赵春华长公主一事,赵稚请求赵益不要对外公布。

    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赵春华长公主就是首辅大臣赵守正嫡次女的事。

    “你是担心,你成了长公主后,想再回赵府身份比较尴尬?”赵益说出自己的猜测。

    赵稚摇摇头,“我是怕母亲难做。”

    她也怕流言蜚语会给张绾带来麻烦。

    赵益知道她口中所说的母亲指的是张绾,便同意了她的提议。

    因此,对外,百姓只知道大宣朝突然多了一个赵春华长公主。

    对内,也只有赵益这个皇帝,皇后秦笙,养母张绾,才知道赵春华就是赵稚。

    下朝后,沈含山站在御书房外面,求见赵益。

    “不知王兄找我有何事?”赵益开门见山地问。

    “同赵稚的婚事,我想继续。”沈含山也不藏着掖着,干脆利落地说。

    “这件事,我可能做不了主了。”赵益苦笑道,“皇奶奶去世前留下遗诏,任何人不得干涉只只的婚嫁自由。连我先前给你们两个的赐婚,也不作数了。”

    说完,他饶有趣味地欣赏着沈含山脸上如调料盘一般精彩的表情。

    “你先前,如果你不同赵首辅在大殿上闹得那么僵,说不定此事还有迂回的余地,可现在,唉——”

    赵益无奈地摇了摇头,“难呢!”

    沈含山定定地看着他说道,“当真没其他法子了?”

    赵益被他气乐了。

    他从桌上随意抽出一本奏折,敲了一下沈含山的肩膀说,“王兄,是你自己把媳妇弄丢的。这会儿怎么找我要人来了?”

    “好了,没什么事你回去歇着吧。前些日子为太后守灵,你也辛苦了。”赵益下了逐客令。

    “行!我自己的媳妇,我自己追!”沈含山气呼呼地离开了。

    “哎,王兄,瞧你这话说的。你自己的媳妇你不追,难道还要我帮你追啊?!”

    赵益故意刺激沈含山。

    他许久没看到沈含山这么颓败的模样了。

    赵益见沈含山走远了,这才笑嘻嘻地对着屏风后面的人说道,“人走了,出来吧。”

    赵稚一脸疲惫地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发愁地捏了捏自己的眉心说,“皇兄,沈含山对我一直不死心是怎么回事?”

    赵益看着她一脸纠结的模样,突然笑了,“只只,你真的忘了?”

    赵稚皱了皱鼻子,绞尽脑汁地想,也没想到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让沈含山误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