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戏台的日益繁荣,它的光芒逐渐掩盖了其他竞争对手,这无疑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蛋糕。刘辉作为本地人,从小生长在梨园世家,本应是昆曲艺术的传承者,但他的家族却逐渐没落。如今,看到林慧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饭碗,他的心中自然是愤愤不平。
于是,刘辉开始四处散布谣言,污蔑林慧是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才获得如今的地位。他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些照片,四处散播,给林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对于这些谣言,老观众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这无非就是刘辉见不得别人生意好,心生嫉妒罢了。毕竟,刘辉自己在其他项目上也无法崭露头角,既没有实力,又不知道努力进取。
老观众们还指出,刘辉虽然天天来听昆曲,但他的品味实在是过于单一。昆曲固然高雅,但如果总是一成不变,观众们也会感到厌倦。他们希望刘辉能够尝试一些其他的剧目,比如西皮流水,或者票价更低的演出。此外,演员们天天都有事情发生,这让观众们对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面对观众们的质疑,刘辉心中一阵苦涩,他嘴唇微张,却发不出一点声音。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些质疑,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那些让观众们困惑的问题。
这些观众们可都是老演员啊!他们经验丰富,对表演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刘辉自己,也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已。他怎么敢轻易地去反驳这些前辈呢?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天天小剧场的对白。原本,这个角色是由另一个演员来饰演的,可就在一个电话之后,这个角色突然就换人了。这让观众们感到非常突兀和不解。
更让刘辉无奈的是,招牌都已经写好了,却临时要更改。这可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啊!那可是爷爷留给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怎么能随便乱说呢?
刘辉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想给观众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又不想违背爷爷的遗愿。在这两难的境地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让时间去慢慢抚平这一切。
那天,林慧突然约刘辉一起去喝茶。刘辉心里不禁犯起嘀咕:“她找我喝茶,难道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带着一丝疑惑,刘辉赴约了。
两人见面后,林慧开门见山地表示,她此次找刘辉喝茶,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思,纯粹是想探讨一下同行之间的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机会。
然而,刘辉却想得太多了。他误以为林慧是想让他退出某个项目或者让出一些利益。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林慧终于说出了她的真正来意。刘辉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接着,刘辉向林慧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他想要发展,但老前辈们却很难放下过去的成就和地位。他希望能从林慧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建议。
林慧思考片刻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她认为,可以将老艺术家们安排在幕后进行指导工作,毕竟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安排几场老艺术家们的演出,以增加上座率。此外,还可以尝试让年轻演员与老艺术家们配合,进行一些创新的演出形式,这样既能解决刘辉的问题,又能吸引更多观众,提高上座率。
刘辉听了林慧的建议,觉得非常有道理。这样一来,既给了老艺术家们足够的面子,又不会得罪任何人,可谓是一举两得。刘辉对林慧感激不已,两人相谈甚欢,合作的意向也越来越明确。就在这时,一位豪门总裁模样的男人走进了茶馆。他径直走向林慧,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原来,他是林慧背后的投资人,听闻林慧要和刘辉合作,特意赶来阻止。他觉得刘辉所在的梨园已没落,和他合作没有任何利益可图。
林慧据理力争,向总裁阐述了合作的好处和前景。刘辉也在一旁表明自己重振昆曲的决心。总裁听后,态度有所缓和,但仍要求刘辉拿出具体的合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刘辉当场承诺会尽快完成方案。总裁离开后,林慧鼓励刘辉不要气馁,两人一起为接下来的合作方案开始头脑风暴,茶馆里又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合作成功后,昆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的美好景象。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徐年精心策划和安排的。柳皓月原本对这个项目也有投资意向,但他并不想亲自出面参与其中。然而,由于徐年是他的好兄弟,两人关系匪浅,所以柳皓月最终还是答应了徐年的请求,愿意在背后支持这个项目。
徐年之所以选择不出面,是因为他深知林慧的性格和想法。他知道,如果林慧知道这个项目是由他投资的,那么她很可能会因为对他的偏见而拒绝加入。这样一来,徐年就失去了与林慧接触的机会,无法进一步发展两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徐年决定让柳皓月代替他出面,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又能避免引起林慧的反感。通过这种方式,徐年巧妙地利用了柳皓月的身份和关系,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接近林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