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哪有都是一帆风顺的,一年不行,那就多试几年,总有收获的时候!”
“皇爷教训得是!”
“河套那边,现在已经移民多少户了?”
“大概有个三万户了!”
“嗯,要耕耘好河套,不能再丢失了!”
“有皇爷在,不会丢的!”
“曹化淳?”
另一边的曹化淳赶忙贴近御辇回道:“皇爷,奴婢在呢!”
“让满桂在归化城附近招募一营蒙古骑兵!”
“好嘞,皇爷,奴婢马上让人去通知满将军!”
“此事不必急于一时,春节过完后再去通知也不迟!”
“是,皇爷!”
“让满桂、马世龙、周遇吉、尤世威与刘成功他们加强对漠北的哨探!”
曹化淳怔了一下后,躬身答道:“奴婢遵旨!”
“杜德海的海军第三营,是不是组建得有段时间了?”
“皇爷英明,海军第三营是在隆武元年九月组建的,至今已经有了三年多了!”
“战力如何?”
“已经是满编状态,虽然不如一二四营,但也要比第五营强上不少!”
“嗯,让他多往东面的倭国转转,另外再请国舅爷去琉球转转,将上面的倭寇赶走!”
“是,皇爷!”
“先这样吧,辽东那边的驻军太多,让他们尽快剿灭残寇,好早日抽离辽东!”
“是!”
“再告诉曹文诏,让他随时做好出征西北的准备!”
曹化淳愣了一下后,躬身答道:“是,皇爷,除了勇士第一营,是否还要调其它军队?”
朱由校犹豫片刻后,决断道:“不用,就勇士第一营,到时候从扎鲁特、科尔沁诸部抽调一营骑兵随勇士营前往西北!”
“陛下英明!”
看着快到皇极门了,朱由校止住了继续交谈,“嗯!”
很快,朱由校就听到了响亮的三声鞭响,接着是群臣的山呼万岁声。
在一阵接一阵的万岁声中,朱由校踏上了一年当中来不了几次的平台。
站在平台上看着一众跪趴在地的文武百官,朱由校心中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爽感,就是那种天下英雄尽皆匍匐在自己脚下的睥睨天下感。
为了这个感觉,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英雄豪杰与凡夫俗子命丧于此。
待坐到龙椅后,朱由校不疾不徐地用低沉的声音喊道:“平身!”
旁边的王体乾高声唱道:“陛下有旨,百官平身!”
紧接着,站在皇极殿门口的传唱官,用他那高亢响亮的声音朝跪在皇极门广场的中下级官员高声唱和道:“陛下有旨,百官平身!”
看着狭小拥挤的皇极门,朱由校第一次感觉到了重修三大殿的实际好处。
以前是因为内忧外患,到处需要花银子,而且每年的税收都是入不敷出,所以朱由校就没有考虑花巨资重修三大殿的事情。
现在辽东的建奴基本剿灭,西南的奢安之乱也早已平定,西北的大旱,因坚持不懈的移民与新作物的推广,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所以,朱由校下定决心,必须要加大大对重修三大殿的预算。
之前给格物院的设计时间是半年,给皇家建筑和工部的筹备时间也是半年,建造时间则是一年。
虽然时间不长,但给的两百万两预算还是有点少了,至少要再追加一百万两。
历史上的天启帝自己当监工,还花了差不多六百万两,这还是在国事艰难的情况下修建完成。
现在大明的国力不说超过了国朝初期,但也是大明历史上难得的中兴局面。
更何况昨天李长庚给他的税收数据,以及内帑庞大的库存,给了朱由校极大的信心与底气。
现在已经击败了压在他胸口上的几座大山,女人又不缺,是时候要学历朝历代的大帝们“大兴土木”,营建辉煌的建筑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御极以来,已四年有余......无一日不殚精竭虑,无一日不惶恐祖宗江山的是否稳固,无一日不忧愁天下臣民的福祉......
四年多以来,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虽今已基本平定,但朕希望诸位臣工不可懈怠,时刻牢记教训,兢兢业业,早日实现大明的再次强盛.......
钦此!”
洋洋洒洒念了半个钟,王体乾总算把圣旨内容给唱完了。
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里也总算松了一口气,膝盖马上就能得到休息了。
虽然膝盖上面缠了棉垫,但在金砖上跪久了,还是会很疼的。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等文武百官们平身后,李长庚照例带头唱起了新年贺词。
不过为了避免没完没了,朱由校早就将唱贺词的人数给限定死了,那就是除了内阁,其它衙门都是由掌印堂官一人代表该衙门唱贺词。
唱完贺词后,朱由校照例带着文武百官们出皇极门,先去祭拜太庙,接着是社稷坛,再之后则是奉先殿这个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