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杨帆一字一句,缓缓说道:“后世确实有比一条鞭法更完善的改革。”

    “快说。”

    众人紧紧盯着杨帆,迫不及待。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

    杨帆伸出三根手指头,“此三条,相辅相成。”

    摊丁入亩,别说朱元璋,就连后世很多人第一次听,都不明白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秦汉开始,朝廷征税以人丁为主,地税和人丁分征,家里有多少人,就交多少税,人多多交,人少少交。”

    “但如果人丁隐瞒不报,官府查不到,征上来的税就少。”

    “没有地的人也得交税,可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只得流亡,成为流民。”

    “最后,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摊丁入亩,就是把人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简单说就是废除人头税。”

    “田产多者多交税,少者少交税,无地者不交税。”

    “这样做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朱元璋听完,连连点头。

    “咱最恨地主,就应该让他们多交税。”

    “摊丁入亩,让底层老百姓有了活路,又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一举两得。”

    “咱没猜错的话,制定者十之八九参考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杨帆嗯了一声。

    “没错,摊丁入亩就是一条鞭法的发展和延伸。”

    “不同的是,一条鞭法失败了,摊丁入亩成功了。”

    杨帆也为此感到惋惜。

    如果一条鞭法成功,满清恐怕熬不到入关。

    张居正终究没有雍正那么大权力。

    同样是正,但首辅和皇帝,天壤之别。

    杨帆继续说道:“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就是字面意思,官绅也要跟平民一样,该交多少交多少,没有优惠政策。”

    朱元璋眼前一亮。

    这条也好得很。

    他打压官绅是他做的很对的一件事,但打压得还不够。

    都是大明子民,交税是责任是义务。

    官绅手里的土地资源最多,但交的税却是最少的。

    凭什么?!

    朱高炽却插了一嘴:“摊丁入亩好是好,怕是难以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要了官绅的命啊。”

    “他们肯定会强烈反对。”

    砸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

    朱高炽已经预料到,如果推行这两条,大明朝还不炸了锅。

    估计会有人为此煽动百姓揭竿而起。

    难啊。

    朱元璋和朱棣两人陷入沉思。

    身为顶级帝王,两人如何不知道这两条推行出来,会被那些官绅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实话实说,对普通老百姓是真的好。

    朱高炽劝道:“太祖爷,还是谨慎些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动的是天下读书人的利益。”

    “各地官员也只会阳奉阴违,一旦执行不好,恐怕这救世良方会成为灭国毒药。”

    杨帆赞成朱高炽的观点。

    “殿下说的不错,这两条无疑是在剥夺官绅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权力。”

    “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利益受损而无动于衷,他们一定会强烈反对,甚至会死谏,或者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但,后世有一位君王,雍正帝,一登基就力推这些改革,虽然阻力冲冲,但他还是力排众议,坚持推行。”

    “即便被人骂成是暴君,也一往无前,并成功给大清续命。”

    朱元璋得知雍正是大清的皇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对他的佩服,也瞬间烟消云散。

    “他满清鞑子能做到的,咱大明皇帝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朱元璋目光逐渐变得坚毅,“老百姓日子好了,咱大明只会国运昌隆。”

    “那些宵小要敢反对,咱就杀。”

    “把他们杀怕了,看他们还敢不敢反对。”

    “把反对的人都杀了,不就没人反对了吗?”

    你可真是个机灵鬼。

    朱元璋的字典里就没有投鼠忌器和瞻前顾后这两个词。

    论勤勉,朱元璋和雍正半斤八两。

    而且,做起事来,朱元璋比雍正更心狠手辣。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杨帆也相信,雍正能推行下去,朱元璋也一定能推行下去。

    困难自然有。

    但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更要上。

    “至于火耗归公,相比前两个,推行阻力较小。”

    “老百姓交上来的碎银子,要重新烧铸成官银,期间会产生火耗,百姓得补上。”

    “可这个火耗是多少,当地官员说了算。”

    “遇到清官,老百姓能少交点,但遇到贪官,老百姓就遭了秧。”

    “火耗归公,就是朝廷确定火耗是合法的,并将火耗的折率确定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然后把这些银子收上去,再分拨给各省当做办公经费,或者用来增加官员俸禄。”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