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蒋琬、向宠、马良!
    建安十四年,五月末。

    荆州前往襄阳城的官道上,三人三骑于半路相遇。

    “兄台!此路前去可是前往襄阳?”马良看着两人,拱手询问路段。

    “这位兄台,琬亦是前往襄阳!而此路自然能到。”坐骑上的蒋琬露出笑容,拱手朝石韬的方向,如此道。

    “某亦往襄阳!”向宠拱手朝两人道。

    “原来我等是同路!哈哈…在下襄阳宜城北马良,字季常,前去襄阳拜访刘皇叔,不知诸位如何称呼?”马良保持拱手的动作,询问两人。

    “在下襄阳宜城南向宠,字巨违,此去亦是拜访刘皇叔!”向宠笑答道。

    “在下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氏,去往南阳拜友,返回路过襄阳地界,便想着去见见刘皇叔,原来二位同琬一路。”蒋琬一脸笑容,看着两人如此道。

    三人相互道兄后,觉得各自的名字都有些许熟悉。

    不过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

    待抵达襄阳城外时,早快到黄昏之时。

    三人决定在驿站,歇息一晚,明早再去拜访刘备。

    …

    是夜。

    杨翦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军营骑马而回。

    见天色已晚,为了不打扰到自己两位夫人。

    他便从后门回到屋内。

    将牵进来的战马关到马厩以后,杨翦才准备去洗漱。

    不曾想路过正堂时,只见里面还燃着烛火。

    似是二女还在等他。

    杨翦摇摇头,走进正堂,只见刘曦正与刘毓说着话。

    待二女望向门口,见到杨翦,是忙起身就迎了上去。

    “夫君从军营回来了,今日累不累?”

    刘曦带着温柔似水的眸光,朝杨翦关心道。

    “妾身为夫君备好了热水。”

    刘毓忽闪着美眸,朝杨翦说完,就准备出门。

    杨翦拉住刘毓,朝二女一笑:“现天色已晚,两位夫人还需早早歇息,为夫自己去打水,洗漱即可,不必劳烦夫人。”

    刘曦与刘毓摇头,并拒绝了杨翦,她们现在已为“人妻”。

    作为妻子,自然就要尽到做妻子的义务。

    杨翦摇头,走上前揽住两位美人的纤细腰肢,很认真的道:“现天色已晚,为夫不劳二位夫人。二位夫人去休息即可,为夫与他人不一样,可是会心疼夫人的。”

    听着杨翦情真意切的话。

    刘曦与刘毓紧紧抱住杨翦宽大健壮的腰肢。

    随后同时踮起脚尖,分别在杨翦的双颊上轻吻了一下。

    待杨翦将自己刘曦与刘毓哄回卧房休息。

    才独自一人,去浴房打热水。

    开始在木桶内泡澡,仰头看向房梁。

    杨翦若有所思,来到汉末已经二十一年。

    整整二十一年了…

    …

    翌日,襄阳府,众人前来议事。

    众人与刘备谈到一半时。

    府外侍卫前来告知,府外有三名文士打扮的人,前来拜访。

    并询问刘备见与不见。

    刘备坐于主位,待望了望下方左右文武后,才点头道:“恐为荆州境内的才学之人,你不可怠慢,且请入府中,务必恭敬待之!”

    侍卫拱手应诺,随后撤出府内。

    不多时,侍卫将三人,恭敬的带入府中。

    “在下马良,字季常,见过刘皇叔!”

    “在下向宠,字巨违,拜见刘皇叔!”

    “在下蒋琬,字公琰,参见刘皇叔!”

    听着三人道恭敬之言,诸葛亮不免多看了几人一眼。

    关羽、赵云、张飞等府内其余人,目光也在打量三人。

    马良身穿青衣长袍,仪表不俗,气质绝佳。

    蒋琬身穿褐色长袍,仪态轩昂,气度不凡。

    向宠身穿浅紫长袍,身材比前两人要高一些,看上去精壮结实。

    就单单看去,就知三人都有真才实学,绝非徒有虚名之辈!

    武将列,杨翦早已愣住,不曾想今日会有三位顶级人才来拜访刘备。

    蒋琬可是蜀汉政权后期的中流砥柱,为蜀汉政权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社稷之器”!

    向宠!蜀汉官员向朗的侄儿,乃是三国时蜀汉将领。

    马良!马谡之兄,东汉末及蜀汉官员,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最为出色的那位。因眉毛中有白毛,乡里有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在如今刘备缺乏人才的情况下。

    足以让三人有更好的职务,帮忙治理荆州亦不可。

    刘备从主位起身,几步来到三人近前,拱手朝三人道:“三位快请起,三位能来襄阳拜访于备,备荣幸之至!”

    “我等多谢刘皇叔!!!”×3

    蒋琬、向宠、马良三人缓缓起身,朝近前刘备感谢。

    人言刘备礼贤下士、谦恭待人、平易近人。

    今日一见,传言不虚也!

    三人与刘备相谈一番之后,诸葛亮来到近前。

    朝三人拱手行礼。

    当得知他就是南阳隆中,卧龙诸葛孔明之时!

    三人是一阵激动,要知道卧龙先生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