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号宇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地下网箱
    悬云星那屎黄色的大地上,已经是千疮百孔,触目惊心。

    那些静静停驻在空地上的虫甲人星舰子舱,宛如被时光遗忘的弃物,早已经没有了动静。

    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运输车辆,和各种姿势躺着的虫甲人尸体,彼此交织在一起,竟奇异地构成了一幅诡异色彩的抽象行为艺术画。

    联合文明的部队,正在对虫甲人地下所有的设施,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测研究工作。

    经过初步统计,人们惊愕地发现,这些死亡的虫甲人数量,与事先所得到的预估数字,存在着不小的出入。

    而这一数字上的差异,它或许可以证明,有一部分的虫甲人已然逃离了这片曾经属于他们的土地。

    又或者它们正躲藏在某个角落,策划着一场针对联合文明的反击。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都与现在联军所研究的事项没有太大的关联。

    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解开虫甲人地下设施的谜团。

    联合文明的专家团队,已然在地底地进行了数日的研究。

    然而,几天时间里,联合文明始终没有发现那些蝗虫的饲养场所,仿佛这些蝗虫凭空消失了一般。

    那巨型的海沙虫,经过多方查证与分析,已经确凿无疑地被认定是两栖人投放的。

    当人们结合两栖人所在的芒乌星,那独特的环境进行深入思考之后。

    联合文明最终认定,这泛着神秘黄光的蝗虫,必定就是这些虫甲人的杰作,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虫甲人的各种能源设施,乍一看,与联合文明的能源设施相差无几。

    其中主要的区别,仅仅体现在某些细微的细节以及外形方面。

    无论是其工作原理,还是产能方式,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此可以推断,只要是那些与常见的能源工厂存在明显差异的设施,就极有可能是蝗虫的生产场所。

    联合文明依照这一逻辑,进行着蝗虫生产设施的搜索工作。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尽管他们几乎找遍了整个地下社会,却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这些虫甲人,在仓促撤离之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毁掉了所有的资料。

    在蝗虫搜索工作陷入僵局,如同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时候。

    搜查部队决定扩大范围,将目光投向悬云星的邻近行星。

    当人们真正踏上那临近行星时,真可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只见一个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的岩石星球,静静地矗立在浩瀚的宇宙之中。

    整个星球的表面,竟然被一层透明玻璃网格严严实实地覆盖着。

    透过这些透明玻璃,隐隐约约能够看见下面闪烁着微弱的黄光。

    人们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隐藏入口并进入之后,里面的景象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只见一个个巨型网箱,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下空间中。

    在某些网箱内,仅仅只有零散的几只蝗虫,这些蝗虫的体光显得十分黯淡,仿佛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横平竖直的过道,宛如棋盘上的线条,将整个空间划分得井井有条。

    过道的两边,全是养殖蝗虫的网箱。

    这些网箱都有着黑色的外框架,搭配上整片的透明玻璃,显得既坚固又神秘。

    地下的照明设施,采用的是悬云星上那不知名的发光石头。

    这些神奇的石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地下养殖场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庞大的养殖场没有任何一处阴暗的地方。

    这些网格养殖箱的高度完全一致,都高达两百米,宽度则达到了两百五十米。

    这些巨大的网箱,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宏伟气息。

    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这种宏伟的感觉,仅仅依靠一个网箱是绝对无法体现出来的。

    只有当它们连成线、组成片,形成一定的规模时,那真正的宏伟之感才会扑面而来,让人由衷地为之赞叹。

    联合文明的随队生物专家,在部队人员的陪同下,开始对这些网箱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

    对于这些专家来说,这些蝗虫的养殖方式和投放方式,无疑是他们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至于这些蝗虫的生命类型,究竟是属于昆虫,还是人造物,在目前的情况下,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另一方面,在虫甲人星舰仓皇逃跑之后,得到消息的联合文明,也迅速安排了星舰进行追踪。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追踪工作持续进行了整整两周的时间,却依然一无所获。

    在这浩瀚无垠、广袤无边的茫茫宇宙之中,只要是不要命地逃窜,成功的几率还是相当高的。

    除非这些虫甲人的星舰,从一开始就被联合文明牢牢锁定。

    并且在虫甲人星舰启动后的极短时间内就成功追上去。

    否则的话

    一旦目标消失在无尽的宇宙之中,那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再想找到它们的踪迹,无疑是难如登天。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