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出发去府城的日子。
天还未亮,燕家人就已经装好牛车准备先去县城。
家里留了元娘和燕昭然看家。
拖县令大人联系了一家车队,每年这个时候这个车队都会来到北地。
将带来的货物买完后,就带着北地特有的皮毛往回走。
因为要带着大量的土豆,所以才打算雇佣车队当中的空车拉土豆。
车队的队长对这些土疙瘩很感兴趣。
这是以前来北地从未见过的东西。
当知道这就是县里卖的很火的土豆时,队长的眼睛在放光!
“这东西的饱腹感很强,我吃一点就能顶好长时间的饿。”
“想问一下,你们这土豆卖吗?”
“我经年跑北地,为何从未见过此物?”
车队队长看着眼前这五辆牛车,“这些全部都是土豆吗?”
燕老爷子见他感兴趣,就跟他介绍起了土豆,两人相谈甚欢。
当谈到产量的时候,那队长瞪大了眼睛,“五十石!老爷子,你不是在吹牛吧?什么粮食能亩产五十石!”
周围几个车队成员听见队长的惊奇声,也围了过来。
“什么东西亩产五十石?”
“对呀,开玩笑的吧?我还从没听说过能亩产五十石的东西呢。”
“哈哈哈哈……牛皮都要吹破了!”
燕老爷子一群人见他们不信也没恼,仍是心平气和的收拾行李。
车队的人见他们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瞬间就信了八分。
天南地北跑车的人,本来奇闻轶事就听的比较多,见识也比一般人多得多。
可是粮食这个东西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最被人关注的事情。
老百姓大多都是看天吃饭,加着也不会利用肥料,粮食的产量普遍不高。
更何况这土豆的饱腹感很强,比小麦还要顶饿,本来以为这肯定是稀缺物。
根本不敢想象它的产量如此惊人!
“老爷子,你们是要将这些土豆带去哪里?”
“你们有多少?卖吗?我可以出高价买。”
燕老爷子看向燕南笙,见后者点点头,这才开口,“卖给你们,也不是不行,但是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
队长搓着手,焦急的说:“你说,你说,只要不过分,我都答应你。”
燕老爷子见他是真的急了,赶紧解释道:“我的要求并不难,你们不管走到哪里贩卖,都要将这土豆是高产农作物的消息告诉当地的人。”
说完燕老爷子就静静等待队长的回答。
“行了?这就没了?”
“这算什么要求,本来我们也会告知的。”
原本以为这老爷子会提到给他们分利润,没想到他只是想宣传一下。
燕老爷子摇摇头,没再说话。
燕南笙在雇车队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跟车队合作。
没想到她还没开口,她们倒是先嗅出了里面的商机。
这个队长不简单。
待到众人商议好了,天色已经大亮。
车队出发了。
清水县离着府城六百多里地,车队因为拉着货物,所以走不快。
众人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府城。
徐家两天前就在城门口安排了小厮候着。
当看见燕家人时,赶紧上前问安。
派其他人回徐家报信去了。
在城门口燕家和车队分开,交换了信物,车队就向着下一个城镇出发了。
而燕家众人,则是住进了早就拜托徐家帮忙租的院子里。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坐落在府城西面的平民区,周围种着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紧靠着闹市街区。
一进入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照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照壁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砖,四周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散发出阵阵幽香。
穿过庭院,便来到了第一进院落。
这里有一排厢房,房门紧闭,窗户上挂着精致的竹帘。
院子中央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假山,山上怪石嶙峋,流水潺潺。假山东边是一棵参天古树,枝繁叶茂。
再往里走,便是第二进院落。
这里比第一进要宽敞许多,正房坐北朝南,气势恢宏。
房前有一个月台,上面摆放着几盆盛开的鲜花。
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与正房相互呼应。
院子里还有一个小花园,园中种满了牡丹、芍药等花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最后是第三进院落,也是后院,一般是家中女眷所住的地方。
整座院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燕南笙感叹徐家真是用了心的。
原本表叔祖的意思是将徐家在西街上的一处宅院送给燕家。
但是燕南笙说什么也不收,本也就是打算在府城暂时租个院子,等食斋开始营业,存些积蓄,再将燕家彻底搬来府城。
燕南笙这人不喜欢欠别人的,就算是亲人,也不能一味的索取,相辅相成的互惠互利,才能平等对话。
燕家靠着自身的努力,也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