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市:开局手术震惊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这就是人类的大脑吗
紧接着,电钻声再次响起。 林涛如法炮制,又分别在额结节下和耳前颞底处钻孔。 锋利的钻头瞬间刺穿颅骨。 顿时骨沫飞扬,泛起一团白雾。 第二个孔... 第三个孔... 林涛肌肉紧绷,握着电钻的手,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在场众人,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影响到林涛。 第四个孔... 第五个孔... 终于,林涛放下医用电钻,拿起了一旁的马克笔。 此时,老人颅骨上的钻孔,排列有序、整齐划一。 林涛沿着钻孔,点对点画成线,顿时,整个水肿部位全部覆盖在钻孔内。 如此神奇一幕,让众人大开眼界。 “这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标准的钻孔!” “仅仅五个眼,就把病灶部位标了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这时,一旁的张勇突然惊呼道:“你们快看林涛打的眼!” 突如其来的叫喊声,吓了众人一跳。 难不成林涛的操作出问题了? 众人面带疑惑,看向林涛的钻孔,顿时目瞪口呆。 五个钻孔,虽深不见底,但没有一滴鲜血从里面渗出。 它像艺术品一样,陈列在众人眼前。 “这得需要多么精准的把控,才能做到滴血未出,简直太妖孽了!” “谁说不是呢,这种技术,恐怕就连咱们神经外科的医生,也做不到吧。” 赏心悦目的操作,让众人大饱眼福。 就在他们还在感慨的时候,林涛已经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术刀。 银白色刀身,在灯光的加持下,显得无比耀眼。 精致的刀片,更是散发着寒光。 见到此幕,众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此时林涛双眼微眯,手持刀片,顺着老人头皮开始往下切。 他动作迅速,走向犀利。 手术切口从颧骨弓上耳屏1cm处开始延伸,经过耳廓抵达顶骨正中。 随后林涛刀锋一转,沿顶骨正中线,划到前额外一寸,最终达到眉间。 整个过程用时极短。 可能连五秒钟都没有。 头皮分离的工作便已经完成。 此时在场所有人早已惊的说不出话。 特别是看到林涛举重若轻的操作,仅仅一刀,就将患者头皮与颅骨分离。 这种大巧不工的操作,充分体现了林涛的能力。 “准备游离骨瓣,进行大脑减压。” 此时林涛正沉浸在手术之中,因此并没有注意到在场众人的惊愕的神情。 随着一道清脆悦耳的响声,一块头骨从患者身上取出,放进了无菌治疗盘中。 它洁白通透,看上去有孩子手掌大小。 最关键的,它周围切记光滑细腻,边线规整,很难想象是刚取下来的头盖骨。 “你把这块骨头保存好,一会还需要让家属确认一下。” 林涛将治疗盘递给了一旁的张勇。 此时张勇早已呆若木鸡。 他本能的接过头盖骨,眼睛却一眨不眨的盯着老人。 随着大骨瓣去除,老人的大脑在一层薄薄的硬脑膜覆盖下,清楚的展示在众人面前。 大脑皮层:顶叶、枕叶、额叶... 还有那表面凹凸不平的脑沟,纵横交错。 活生生地大脑,在不停蠕动。 这种近在咫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远比教科书、视频上的图文更加震撼。 “乖乖,这就是人类的大脑吗?” “看上去真跟平时吃的豆腐脑差不多呢。” 如此近距离的观摩,别说普通人,就连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瞪大了双眼! 就在这时,一道惊呼突然响起。 “你们快看老人的瞳孔!” 只见负责观察生命体征的高晓雨,惊奇的发现老人不规则的瞳孔有了变化。 话音刚落,原本散到边,毫无反应的瞳孔,开始逐渐回缩。 这是颅内压降低的表现。 与此同时,原本报警不断,需要随时调整药量才能维持的生命体征,也渐渐稳定。 林涛见状,拿起一根无菌棉棒,开始刺激老人脚心。 随着脚趾摆动,老人开始有了反应。 “老爷子,能听见我说话吗?” 林涛又来到床旁,大声呼喊着老人。 原本昏迷不醒,毫无反应的老人,竟寻声挪动起脖子。 “还不错,各项指征都在恢复中,准备转运,完善术后工作。” 林涛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见到此幕,众人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 老人好了? 这么快?! 众人一想到刚才老人凶险万分的场景,不禁暗自感慨。 果然,无论什么疾病,只要有林涛在,就能手到病除。 “手法精湛、力道精准!” “瞬息之间,就完成了去骨瓣减压,这样的技巧,我一辈子也学不会啊!” 此时张勇还沉寂在刚才的手术之中,无法自拔。 “别想了,林医生喊你去见家属。” 高晓雨拍了一下还在愣神的张勇。 “哦哦,不好意思,刚才的画面太震撼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如梦初醒的张勇,连忙起身朝门外追去。 看着他跌跌撞撞的身影,逗得身后的高晓雨咯咯直笑。 “如果换做是我,恐怕也是这样的表现吧。” 高晓雨情不自禁又回忆起刚才林涛手术的场景。 果断抢救,帅气指挥,那不容置疑的神情,深深刻在高晓雨的脑海中,让她不禁脸色一红。 ...... 抢救室外,林涛正在跟老人的女儿谈话。 “老人的情况,刚才已经跟你谈过了。” “去骨瓣减压手术很顺利,老人的颅内压也降下来了。” 刚说到这,女人激动的握住林涛的手。 “林医生,真是太感谢你了。” “这次我父亲的命,完完全全是你救回来的。” 女子在抢救室门前等待的时候,也打电话咨询了相关医生。 通过了解,她这才知道,像父亲这种情况,由于耽误时间太久,病情危急,被救回来的概率极低。 甚至,即便侥幸救回来,很大概率也会成为植物人状态。 一想到,女人不禁潸然泪下,暗自自责。 所幸,这饱受煎熬的等待,在林涛的手术下,戛然而止。 面对女人充满感激的道谢,林涛不知否认。 毕竟老人之前的情况太危险了,要不是他突然决定行现场手术,恐怕老人真如女人所说,永远醒不过来了。 “不过,有些话我必须现在告诉你。” 林涛想了想,还是说道:“老人已经推到麻醉复苏室,等待转醒。” “在此过程中,只要老人没有潜在的并发症,比如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瘤等症状,他很快就能醒过来。”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说,毕竟现在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现象。 这种肉眼看不到,甚至有些连机器都检查不出来的隐患,林涛必须告诉家属。 “我明白,林医生,你只管治,我相信你。” 经过这一系列的抢救,林涛的操作已经彻底征服患者家属。 因此他说的任何话,女人都无条件信任与接受。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